我个人几乎是不刷抖音的,首先我不喜欢碎片化信息,对构建完整的认知系统帮助不大;泛娱乐化会让人沉迷于虚假的狂欢,实业除了短暂的哈哈哈,一无所获;商业化的裹挟,让很多人失去思考的能力,一切以流量为中心,充斥着各种可笑的行为。

最后一点就是,好吧,我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是我自己自控力不行,所以,还是不要刷了~

作为九零后,张韶涵和张信哲两位歌手都是矗立在神坛上的存在,抖音里选出的唱作人的有些评论,把两位从神坛上“拉”下来,站在人群之间对音乐进行重新思考,让我看到了神仙对待艺术的态度,对待音乐的态度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说话和表达的权利,也许很肤浅,很露怯,很没有水平,但这是基于他们的审美水平的表达,基于自己的思考,基于对抖音碎片化“时代”的认知,给我们这些观众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

有些人表达的观点或者表达方式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不适,但是想一下,说话的每个人,都坐拥着万数以上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发声也代表了一些群体的声音,这种发声是很少有机会直接让观众看到的,所以,这个综艺也给了像我们这种不怎么玩抖音的一个平台,去看到实际存在的一些现状,好或者不好,都是时代的一部分。

此外,可能有些人会担心,或者吐槽,大众的音乐的鉴赏力会不会因此而被拉低,或者“碎片化”的冲击会解构主流对音乐的原有鉴赏和认知,我觉得这个倒不必担心,因为艺术自有其发展规律,不需要我等凡人对此操心,二是这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它无法反应整个时代音乐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背景,看看就好,不用较真。

——————

更新:今天看了第三期,我有了新的感触。

阿云嘎的《变形计》得到了最多的音符数,这代表这首歌会被广度推广,让更多人听到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我一开始在考虑那些抖音创作者们凭什么决定舞台上专业歌手哪个好,哪个不好,现在明白了一件事,他们不是在判断哪个好,他们是在选择去推广哪首歌,他们希望哪首歌能够被更多人接触和了解。

这本来就是这个节目的规则,是我后知后觉了。

刘柏辛改编的《火红的萨日朗》,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很喜欢这种表达,简直了!

——————

再更新一下:

这个节目吧,我觉得不只是听到热歌改编,也不只是听到歌手的新歌,更多的还有歌手对于音乐和艺术的感知与碰撞,百赞团里质量很高的发言,还有一些冲击与反思。

其实里面有一些选手,他们不是“选手”,他们是来让观众知道,艺术是什么,艺术作品是什么,我们这些人,包括百赞团其实是没资格评价的。

像廖昌永老师这样的音乐家,拿奖都拿到手软了,人家说来节目之前心里也在犹豫,在思考年轻人是否能够接受美声这样的音乐形式,竟然听到了百赞团传出一个声音:“你很棒!”

???

人家国际大奖都拿过的演唱家,说那些话并不是在表达对自己水平的怀疑,说白了人家是在说理解美声唱法以及其中的文学性是需要审美门槛的,人家没觉得自己不棒好吧。

还有啊,刘柏辛的《有吗炒面》,整首歌是挺容易理解和代入的,有些人就说理解的那些人是觉得刘柏辛高级,就想着硬靠高级,说白了就是虚荣心。

倒是挺欣赏她的直白,但是确实也露怯了。最起码,超过歌词本身,通俗文字之外的内容,对她来说,理解起来是相对困难的,说白了还是审美水平没到。

看了五期还是挺喜欢的,应该会继续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