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对比《封神》《射雕》可以说烂的不相伯仲。但《蛟龙》的20亿投资,票房却没有干过《熊出没》,有他自身独特的原因。在我看来这完全是片方咎由自取。

分析下来原因可以能有几个。

一是电影上映前的弱智保密营销,实在把大家给恶心着了。张涵予等主演跟真事儿似的,看到外籍演员过来,赶紧收起台词本。没有办法,你们拿观众当傻子,观众只能让你交学费了。

二是此类战狼向电影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类型元素过饱和,而剧情故事却几乎为零。观影感受类似打游戏,观众没有情感投入,属于纯感官刺激。对于这类电影的直男受众来说,像打游戏,不如真的在家打游戏。而且打游戏还不会被强行政治说教。

三是社会氛围已经逆转,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不在拥有市场。《红海行动》上映时是2018年,这六年来大家经历很多很多事情,心情早已从虚幻的自豪感转变为生存的窘迫和焦虑。这就像室友们已经都洗洗睡了,忽然来个哥们儿要拉大家去蹦迪,有人理他才怪。

四是、和《红海行动》一样,这部电影的故事完全是凭空捏造,没有丝毫的现实依据。然而这些年世界局势动荡,俄乌巴以的撤侨、东南亚的电诈园对国人的绑架,这些事一件件一桩桩,已经用事实证明电影和现实是相反的。而且我刚肯定现在就算吴京拍《战狼3》结局也是一样惨。

回到影片本身。电影质量确实堪忧。我不是军事专家,对于武器装备的细节真假无从判断。但我可以肯定这部电影策划之初就注定会失败。

我们都知道拍潜艇海战战已经很费钱了,片方还非要再加入蛟龙小队的水下特战任务线。这必然造成成本大大增加。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剧作和拍摄难度。项目的风险必然指数级增加。

从结果上看影片也确实败在了片方贪多嚼不烂的选择之上。影片单把潜艇战拎出来看其实还可以。至少也是个六分水平。

虽然潜艇部分的文戏拍的就像样板戏。但战斗部分还是不错的。不较真的情况下,至少逻辑通顺,节奏紧凑,没有明显的硬伤。舰长、副舰长、声纳员分工明确,性格各异。

而影片变现更多的是蛟龙小队的特战部分,这部分就是影片失败的直接原因。

这条支线的危机事件是敌人要用核弹制造海啸,这非常像是网上盛行的愚蠢阴谋论。而战斗过程有分成了多个战场,显得非常杂乱。手持摄影晃来晃去,缺乏镜头逻辑,给有的观感就是东一下西一下抓不住重点。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蛟龙小队在战斗过程中,你们分得清谁是谁吗?除了于适、黄轩、杜江之外大家还记得谁的脸?

在这段战斗中,现场灯光昏暗,手持摄影快速晃动,演员满脸血污,而且所有人都的服装又都一样。可以肯定导演在拍摄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观众对于演员身份识别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低级错误。

观众如果无法认出演员的脸,无法和角色产生共情,那么角色遇到困境的时候就无法产生本来应该有的戏剧张力。整段戏就成了废戏。有个朋友告诉我,佟莉牺牲的时候,他才知道蛟龙小队还有个女的。

同样是林超贤,在《红海行动》里就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各个队员性格鲜明,根据人物性格发型服饰也有明显区别,有的带头盔,有的带棒球帽,有系头巾等等军服款式也明显区别。这是类型电影的一个基本常识,我们看到好莱坞大量的战争电影里的美国大兵有的纹身,有的嘴里叼雪茄,有的甚至不穿军装,这一方面是为了塑造人物性格,两一方面就是让观众可以在混乱的战斗中,一眼就人物角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