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像武侠的武侠片。

修行最难便是欲,欲里最难便是情。

李慕白修行一生,修为早不会困于情,也不会执迷欲。

而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道。 师父惨死,兄弟为了救自己惨死,心上人又恰恰是兄弟的爱人。

如果李慕白闭关,自可大成,这是道,修行有困扰以李慕白的修为尚且如此也是道,出关也是道,道是什么?是悉达多抛妻弃子菩提树下证悟,是白素贞千年修行宁可为情舍弃,悟道,便可道(妈的不讨论道了)一句话,道,于世间,千变万化,于道,不可言说(所以说白了就是造作吧但是别定义,而不定义本身,也是错的)

卧虎藏龙有两重意思,一是能人异士才子佳人。二是修行人说的内心中的龙虎难以调服,一般对于修行人来说,像金庸写的觉远大师那种非才子反而得道简单,一心不二便是。扫地僧也是一心不二,盖世武功却一心扫地因为心中早无武功,也无无武功。但觉远尚且救张无忌,扫地僧也不得不出手应付萧远山和慕容博的龙虎之力,这——就是造作。李慕白下山,就是造作。

造作即是世间法,非出世法,这一点李慕白不可能不清楚,所以封印青冥剑,便是以废自己一半威力的世间价值来做出世的,修行人的作为。但按照李慕白的修为设定,宝剑已经无关紧要,只是世间人认为的珍宝罢了。这里俞秀莲也表现的非常懂行,并没惊讶惋惜,而是心领神会,知道慕白已经大彻大悟——对修行人,世间人一般会有诸多言语冒犯,修行人,首先是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所以李慕白下山行世间事,就是人事,不可能不犯错。

李安处理李慕白的精妙在于塑造,因为他的“高人”形象不可能是举着板砖找人报仇,也不可能拉着秀莲的手唱一无所有,这些世间的爱恨情仇他不再有,所以说李慕白困于情欲就大错特错,章子怡的凸点戏份就是证明。

李慕白深知尘缘未了。虽然他和俞秀莲多年未见,但可为知己(前面放弃宝剑就说明了二人的心有灵犀)真正不能挑破关系的原因是他的兄弟为了救自己而死,因为情,他不可无秀莲,因为义,他不能有秀莲。这就陷入了一句诗的普通逻辑里“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但是这句诗在修行人眼中是另外一层更高的解释——世间安然的有两全的方法啊,不负道义,也不负爱人——李慕白真正要做的,是都不辜负——因为,他已经大彻大悟,他已经到达山巅——当然,也有一个与之匹配的俞秀莲。李安可以说把东方智慧完美地展示,一层是出世的李慕白,一层是入世的俞秀莲。

(写累了,舍了玉娇龙和小虎吧)

李慕白临死之际说的宁可做孤魂野鬼,全剧高潮。世间容不得他的情,因为世间讲一个义,俞秀莲怎会不知?所以悲痛欲绝,爱人,挚爱,却无法生时言爱,死,是李慕白对兄弟的交代,是对师父的交代,是对秀莲的交代,是对修行的交代。

李慕白,必死。谁说他的出关不是因为这个呢?青冥剑可以不要,命,也是如此。生死早不重要。只是若活着,便说不出口那一个爱字。

谁说武侠就要大场面打打杀杀个不停?这情和义贯穿在全剧的男女主身上,这不是真武侠是什么?

影片最后玉娇龙消失在云雾,原来降龙伏虎是消除心中的诸多恶因。这才是出世法门,入世作品,就是打打杀杀咯(参考另外三个大导演的拙劣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