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雨点拍打着窗沿,电视里播放纪录片《惟有香如故》,配乐夹杂着雨滴竟完全重合,给人一种身处桃园之感。
近几天一直都在下雨,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走在小巷里,氤氲的芳香扑鼻而来,下雨后的气味显得更加浓重,让人久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一说起香,大家都有发言权。
邻居家的小孩刚放学一进家门,便闻到了妈妈煲的玉米排骨汤;环卫工人在清扫街道时,早餐铺子刚蒸好的肉包香味便飘香天边;每当晴天,家家户户把被子拿出门晾晒,傍晚收回时,被子上沾上阳光的清香······
如果问我,最喜欢哪种香味?我的答案是桂花香。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就是谈及桂花香的,而我喜欢桂花的原因无非就两点,一是香味淡雅,不刺鼻;二是能吃,桂花糕是我的挚爱。因此喜欢上桂花香,无法自拔。
我记得还跟朋友说过,如果我老了,那就要在门前嫁接一棵桂花树,氤氲的香气萦绕着我,别提有多惬意了。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惟有香如故》,看完之后强烈想安利给大家。
看片名不难猜出是讲“香”的,这部纪录片共5集,单集片长40分钟,很快便能看完。我看完后感叹原来在每种香的背后,还藏着一段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人物凭借着香来发挥余热,这些香的延续何尝不是一个人生命的延续呢。
每集通过香来讲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故事,这些人有些是我们熟悉的名人,其中也有不乏我丝毫没听过的名人,但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几个人,并且一谈起关于他们的香,便会勾起我对这个名人深深的同情。
每一种香可能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是美好的象征吗?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香的背后却暗含着一段忧伤的经历,正是这些香让他们再次“复活”,再次使这些香流传于世。
这部纪录片在配乐、选材、立意、演员、画面等方面都非常不错,每集导演穿越古代向我们诉说那个时代的悲欢,时代的悲欢进而转入人物的悲惨命运,而“香”对于这些人来说也是一种念想,一种遗留世间的灵魂。
第一集题为《雨霖铃》,讲述的是杨贵妃最喜欢的瑞龙脑香。
“我第一次闻天然龙脑香的时候也很吃惊,它居然是这样一种奇妙的香味,清凉,但并不刻薄;端庄,又不失缠绵。瑞龙脑就在这矛盾的夹缝中吐纳耗尽,最后连一抹香灰都不剩,生死去来,看不出任何痕迹。当然,除了上空弥漫的,无处不在的那种炎凉。”
其实世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就是要用消失,才能凸显它的存在。
第二集题为《如梦令》,讲述的是李清照喜爱的梅香。
“人生如梅,魂如香。既然能够追思,说明从来都不曾远离。没有实体,便没有挂碍,在李清照的世界里,梅香,不再从属于宿主,人间天上,终于能够自由地独立成章。”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最后一首梅花词,八句话,三弄梅花,却不再提香。
第三集题为《浪淘沙》,讲述的是苏轼的沉香。
“写着王安石的祭文,却又目睹了司马光的离世,几个月内连续失去了两位人生师长,这个时候他才注意到自己的矛盾处境。一个总是能理解任何一方苦衷的人,其实往往最难被他人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极端,但对于苏轼来说,他俩其实散发着同一种味道。这味道没有任何旁骛,只有理想主义者才会这么纯粹,就像沉香一样,居心中正,毁誉由他。”
第四集题为《南柯子》,讲述的是黄庭坚酷爱的甲香。
“香和臭自古以来不共戴天,很少有人相信,这里边会有某种相互依存和转化,就像今天高档香水里的粪臭素一样,酷爱和痛恨,乃是源于同一颗种子。”
甲片的修行在于煎熬,百炼成香都在火海沸腾之际。这集给我印象挺深的,因为甲香的味道是臭的,但在炼成香的过程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螺甲出身贫贱,贵人避之不及,不知道,这才是勘破之物。所谓民心,就是平常心,其实圣人之治,唯此而已。腐朽神奇,只在点化之间。”
第五集题为《青囊行》,讲述的是华佗想用艾草去除军营中的瘟疫。
“生逢乱世,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士子,总是不可避免地生出拯救天下的理想,华佗是这样,其实曹操也是这样。如果他俩异地而处,会有更好的结局吗?这很值得怀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话已经暗示了一种顺位逻辑,所以华佗的悲剧似乎无法避免,就像香艾和冰台,无论换哪个名字,都躲不过燃烧的宿命。虽然,一个是为了治病,一个是为了光明。”
整部纪录片看完,让我对上述的香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加让我对每种香背后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你对香也颇有研究,那么不妨来看看香背后的此起彼伏吧。如果你对香没有研究,那么这部纪录片可以浅浅的给我们科普一些香的知识,并且还贴心的附上了关于人物历史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的世界,去品尝他们眼中“独一无二”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