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用了错误的宣发手段,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也许其中也有不少无奈吧,这是我觉得可惜的地方。

太多人纠结于里面的抑郁元素,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与抑郁症感同身受的问题,却都忘记了从一个儿童的视角出发。

很显然,“我们抑郁症患者好惨,需要你们来共情理解我们”并不是这部片的核心,所以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如果共情不了抑郁症,就无法理解这部片子”。为什么要给自己假设这么一个愚蠢且傲慢的前提呢,本来便没有强迫共情这一自我矛盾的说法嘛。

这部影片要你做的,不是带着傲慢去理解抑郁症患者,而是要你放低身段,带着一颗童心,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不是营销号所说的“我羡慕理解不了这部影片的人,因为你没有抑郁很幸福”,而是“我羡慕理解得了这部影片的人,因为你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部片的核心是儿童视角下童真浪漫的自我拯救。从进入吊诡荒诞但又华丽的深海大饭店的第一刻,到后面在其中发生的种种故事,正如很多批评者所言,剧情不知所云,逻辑牵强附会。然而,很多人都忘记了从一个儿童的视角来思考。那么,儿童视角下,进入这么一个世界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呢?担心之中带着一丝好奇。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神奇又荒诞的世界,彷佛儿时第一次进入迪士尼乐园那般,望着高大华丽的城堡,忘记了自己要去做什么。在这么一个梦境中,似乎一切也合理了起来。无论是怪诞的饭菜,还是备受吐槽的美式夸张风格面部表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儿童的自我想象与现实映射。如此一来,那许多的不合理,似乎也是合理的起来,只不过,必须是在儿童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