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战,是老外心中永远的痛。

他们,大概是知道痛定思痛的,所以,时不时的就会拿这种题材出来警醒众人,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谁是赢家,无非是输得还有点家底和输得一无所有的区别。

故事虽然说是《闪电战》,但基本没有写战争什么事儿。

那场无妄之灾,只是一个无奈的背景板,几个人内心的欲望,让无辜的百姓买单。

故事里头的外公,唯一能做的,无非是在空袭来临时保持优雅,至于能保持到什么时候,那不用害怕,也不用惊慌,从容面对,而已。

...

为了“延续血脉”,当时的英国,开始疏散小孩到安全区域。

为什么大人不能跟着一起走呢,因为,大人还需要继续战斗。

看此片时,小编正好在看《1945:倒计时》,强烈建议喜欢该类型的网友都看一看,遗憾的是,这样的书,竟然没找到有商家愿意上架,小编曾经在电子书里头推过,有兴趣的可以找来随便翻翻。

当年,美军已经兵临城下,德国已经投降,但岛国决定抵抗到底,甚至已经做好了本土作战的准备。

此时的奥本海默也已经完成了试验,等的,就是杜鲁门的一声令下。

然而,在《倒计时》中,1945年,发生了太多事情,轻飘飘的广岛长崎,幕后的故事足以成为传奇。

在这本书里,岛国也是一样,将孩子转移到了非战区域,其中,也有一个孩子,想着回家,和父母待在一起……

咱这边,有没有类似的案例呢?

也是有的,前段时间推过的一个《海的尽头是草原》,一股子饺子味儿,但完全无感。

...

二战,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男女平等的进程。

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女性才得以“参加工作”,并“有机会”通过工作证明了自己。

这些女工之所以留下,是因为前线还需要大量的炸弹。

不过,这个英式比喻,实在没看懂。

...

为了鼓舞士气,小妇人所在的工厂获得了一次直播的机会。

小妇人因为“世家”的原因,可以在直播中一展歌喉,一度以为会成为《太空堡垒》中的明眉,结果却演绎成了大型起哄现场。

演唱结束,一大帮女工抢到了麦克风,要求开放避难所。

当时的情况,就是不定期的突击空袭检查,人防工程成为老百姓最后的保命屏障。

然而,当时的人防工程(主要是地铁站)却因为已经“租赁给了商贩”不让老百姓进,老百姓面对空袭时,只能拼概率。

这到底是个什么操作,也是几乎没看懂。

反正,说实话的,已经卷铺盖走人了。

没神秘失踪,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吧。

...

故事里头,一边在说着战争的可怕,一边在反省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天然鸿沟。

小男孩是个黑人,在一帮小孩儿里头,就是个异类,平日里有外公和老妈保护,还受尽了欺负,到了大后方,举目无亲,面对的境况可想而知。

所以,小男孩选择了跳火车。

当年,小编看《铁道游击队》的时候,感觉游击队真是神了,现在看到一个小孩儿,竟然也轻松跳了火车,后来,小男孩竟然还轻松扒了火车,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这家伙碎掉了小编的童年。

一路回家的小孩,路上也是状况百出,幸好,他遇到了一个“同类”。

在这个避难所里,依然存在着黑白之争。

这个黑人小哥凭借头上的帽子,训斥了搞级别待遇的白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但是,下一秒的台词,要了他的命。

...

小男孩继续找妈妈。

一路上,又遇到一个黑人姐姐,好心的送上了吃食。

明智如小编,在咱这边已经身经百战,一眼就看出来“这免费的鸡蛋不能领”,但小男孩此时已经饥肠辘辘,顾不了那么多了。

...

或许,这里也是致敬了一下狄更斯。

不过,谁知道呢,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命如草芥。

小男孩即便是在找妈妈的路上嘎了,大概也不会有任何的涟漪。

当然,即便是小男孩找到了妈妈,结局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或许,下一场空袭就在眼前。

战争,如此可怕的怪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把它包装成甜蜜礼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