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很大,但成果惨淡,很难说是导演、编剧的江郎才尽,还是电影环境的如晦风雨。上半部分,从学历门槛,渐渐转向新闻理想,带出矿难、卖血、代检等社会问题,聚焦记者这一群体,本来是颇有看头的,但矿难一段的潦草处理,成了电影的首个败笔:注定讲不好新闻业的故事。

下半部分,更直接由代检,转向了社会对乙肝的歧视问题,新闻业的问题被简单化地处理成“客观理性”(黄江)与“为弱者发声”的二元矛盾,影片的焦点也彻底转向了社会歧视主题,这一突兀的焦点成为影片的第二大败笔。

而影片在处理社会歧视议题时,处处可见模仿《我不是药神》的影子,但《不止不休》除了韩东稍有弧光外,其他人物都极度扁平,不少豆友也吐槽过唯一女性角色小竹的装饰性质了。处理乙肝议题时,《药神》实际上并不涉及太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但代检确实是违法,这注定了《不止不休》不能太持批判态度,由此也使它与《药神》之间的张力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药神》表现的,是弱势人群与垄断资本抗争,且白血病并非传染病,因此更易引发全民同情,但《不止不休》想要表现的,是弱势人群钻法网之疏漏,在刀尖上跳舞,最多只能批评立法的滞后性,且因为传染病本身便涉及群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敏感关系,并不能太过偏重某一方(即使乙肝的传染性有限)。这种种掣肘,便导致这部电影最后只能采用歧视-由记者发声呼吁-国家反应的、由新闻业外壳包装社会认知主题的主旋律叙事,这便是影片的第三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