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作为“时代报告剧”的先锋之作,的确是收获了很多赞誉。

强大的幕后宣发把节奏带得稳稳的,收获了很多赞誉。

的确,观看前面十几集的时候,感觉这就是我们国家剧作的高光时刻,它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及时、亲民地反映了时代主题、时代精神。

都差不多在观众心里快要封神的时刻,突然在第20集垮掉。

故事节奏太乱,导演把控力不足。主角吴磊的表演不算出彩但发挥正常,最拉跨的是群戏不稳定,群演演技捉鸡,所有人的情绪都完全无法调动。

偏偏导演又要炫技,拍了很多长镜头。浪费了一个原本很好的属于记者小方故事。

一、平路不走踩水坑?

一开头的场景是灰蒙蒙的战场,战争的阴霾让天气看起来也并不晴朗。

战场是一片平坦的戈壁滩,长着芨芨草,莫名其妙的有一个直径约2米的小水坑。

牺牲的战士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一队士兵排成一行赶往最前线。

镜头只拍摄到他们的腿,有的受了伤裹着纱布,有的裤子和鞋子都破了,打着补丁。

奇妙的是他们每个人都要过去往那个小水坑里踩一脚……

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想知道这个小水坑到底有什么奥秘。

天太热?可大家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啊?

怕旁边埋了地雷?但后面开始打仗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乱跑,也没有人被地雷炸到。

看了好久我才明白,原来是嫌鞋子太干净,很容易穿帮。

不踩一脚泥,观众很容易看出来他们穿的是非常时兴的“短款雪地靴”和“户外大头鞋”。

...

↑↑↑真相大揭秘

二、敌人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主角出场了,一个年轻战士陪着我们的主角小方拍照片。

小方是个记者,他的任务就是近距离接触战场,让人们看到战争的模样。

才拍了两张照片,忽然前面传来一声“鬼子来了!”,战斗就开始了。

敌人是“闪现”过来的吗?为什么正面对着战场的记者小方和身边的战士没有发现呢?还需要靠别人喊来提醒?

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刚刚准备拉着小方撤退的战士瞬间中枪了,小方一看,连忙拖着不知死活的他往后退,然后子弹嗖嗖地飞来,先后打倒了身边飞奔过来想要保护小方的战士A,和战士B,唯独没有打到龟速前进的小方。

细细一看,原来子弹并没有绕过小方,小方也没有“主角结界”,是他拖着一个“肉体防弹盾”啊。

如果让他静静躺着,没准医护兵过来后还有生还的希望,被小方这么一拖,都快被打成筛子了。

三、战壕“障碍物”

连滚带爬回到了战壕中,小方惊魂未定这时由另一个战士带他去比较安全的一个土洞里。

他一边在狭窄的战壕里东拍一下,西照一下,阻碍了战士们的移动不说,把带着他的那个战士也急坏了。

...

你的工作伟光正,我们战士的性命也很重要啊!

嗯,他确实很在意战士的性命,每倒下一个战士,他都要冲过去扶。

但一个都没有扶起来。

后来好不容易到了那个临时的庇护洞,看到满屋子的伤兵,他又跟着冲出去了。

那义愤填膺的样子,似乎是要去手撕鬼子一样。

没想到,到了战壕,他又充当起“障碍物”的角色...

战士们也很无奈,除了打仗,还要时刻保护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移动障碍物”。

况且在又窄又深且有一人深的战壕里,你那老式胶片相机能照什么呢?

照45度角仰望天空的忧伤吗?

还有一个巨大巨大的BUG。

鬼子对着我方放毒气了,大家都在惊慌地寻找防毒面具。

而沉迷于摄影像的小方就是磨磨蹭蹭,让边上拿着防毒面具的战士十分心焦。

(你自己不怕死请不要耽误别人好吗?)

然后,神奇的主角光环出现了,身边的战士也消失了。

在毒气中什么防护也没有的小方,他完好无损地站起来了。

又拿起了他的相机……

四、妹妹的尬演

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城里后,小方刚刚洗好在战壕里拍的那些照片,听说邻城在打仗,他又决定去拍照。

妹妹眼泪汪汪地阻拦,好像积累了好多年的委屈。

明明是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却要表现出七八岁的小女孩的模样,堵着脸,撇着嘴,感觉很做作。

女演员也很像那种儿童节目主持人,很容易让人出戏。

好吧不在意这些细节,作为妹妹的最后一张王牌:“给妈妈告状。”

妈妈的反应也是让观众大跌眼镜。

妈妈已经知道小方要上前线的事情,她语气平静地对焦急的妹妹说:“你哥要去前线,我也没有办法呀。”

潜台词有很多,比如说:我说不让他去他就不去吗?他那么倔,我也劝不住啊?我总不能把他绑在屋子里吧?你不能让我一哭二闹三上吊吧?

母亲看起来比较明理,她并没有劝阻,而是做了儿子最爱吃的鱼,为儿子送行。

然而,儿子也没吃。

故事的结尾的画面,是头发斑白的母亲坐在门口等待。

画面一转,门口的凳子空了,凳子上只留下一张照片,那是带着母亲温度的小方的照片。

那个似乎比母亲更爱哥哥的妹妹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一个故事不必交代每个人的结局,但前面用了大篇幅把妹妹对哥哥的依恋描绘得那么深,后面却没有交代妹妹的结局,让人感觉是马尾续貂。

五、通篇都遍布着BUG和“不专业”的群演

话说日本人都打到隔壁了,小方所在的这个城里的人还跟没事似的,该下棋下棋,该喝茶喝茶。

我就当是为了表现那时民众对战争的麻木吧,可街上以龟速小跑前进的士兵是在干嘛?

他们表情木然,速度大约跟幼儿园小朋友排队跑步的速度差不多。

他们是要去打仗吗?

还是只是日行操练?

或许只是导演叮嘱了:“你们要慢一点,不然给不了镜头。”

街边的小孩莫名其妙的拿着馒头大声哭,哭得人心烦。

街角女学生慷慨激昂演讲的现场并没有很多围观群众,只有另外几个哭丧着脸的女学生和两个男生。

根本看不出“大战将至”的紧张感。

最可笑的是伤病员回来后,女学生们纷纷去搀扶其他人,而对正面走来的两个蒙着眼(被毒瞎)的士兵视而不见。

而他们完全不介意被无视(也许是看不到),就那么互相搀扶着,精准地走到了凳子前,坐在了凳子上。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盲人看不到,两个盲人就能看到了吗?

战场上的两个盲人是怎么回来的?

...

而且从画面中看,一个伤兵的小臂已经被炸断了,血肉模糊,已经达到了会感染发烧或者失血过多而昏阙的地步。

他的精神头看起来却很足,还能毫无征兆地发飙,疯狂地嘶吼。

总之,这一章节大幅度地拉低了《理想照耀中国》的整体质量!

虽然《理想照耀中国》有着优势是“独立性”和“丰富性”:

独立性适应了大众相对快节奏的生活,相比连续剧的冗长,短小精悍的单元剧更便于观众快速进入剧情,在观看时不会因为其他单元的情节而影响到故事的完整性。

而丰富性则体现在不同单元间所受的限制较少,所以发挥的空间更大,在人物和情节设计上可以更多样化。

但万一有人第一次观看《理想照耀中国》,正巧点开的这一集,那糟了,这部原本很好的剧就有污点了。

没错,它是以单元结构展开,由多组主创团队同步联合创作完成的,良莠不齐在所难免,但是作为观众,我还是希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差距。

被捧上云霄,然后,突然一松手,又被摔沟里的感觉,非常非常的不好。

六、主旋律商业化必然出现的问题

《理想照耀中国》无疑是今年的主旋律之一,但说起“主旋律”,只有当一个乐章里有了其他声音之后,才需要强调主旋律。

在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说社会主义,没必要强调谁是主旋律,只需要明确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就可以了。而现在因为出现了很多的社会思潮,所以才需要在这个结构变迁中申明哪个是主旋律。

当今的影视剧市场化,主旋律可以大大方方的吸取各类成功的商业元素,而如今观众的口味其实又有些简单粗暴,帅的美的酷的演员,演啥都总有些人喝彩。

市场需要迎合大众口味,而众口难调,就比如说《我是小方》这一集,很多人不喜欢,也有人多人依旧把它吹上天。

这个无解之题是主旋律必须要直面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