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号手就位》的宣傳片時,一度被震撼。
"我們就是個送快遞的,不過我們的快遞不支持退貨,在發射按鈕按下去的那一瞬間,戰争就已經開始了。我們的單号是--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風趣、形象且不失威嚴的台詞;
前無古人的火箭兵題材;
"理想照耀中國"展播劇目的光環;
李路、張寒冰等大導演的加持,讓我一度對這部劇充滿期待。
甚至推掉了飯局,推開了我的貓,放棄了減肥,早早買好了瓜子和爆米花。
可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眼穿心死。
觀看了開頭十分鐘,我皺起了眉頭,這特效……?
觀看了2集後,我有點懷疑自己對軍隊生活的認知。
觀看了5集後,我忍不住開始翻手機。
觀看了10集後,要不是被夏拙和歐陽俊的顔值吊着最後一口氣,我可能已經原地爆炸了。
這是官方正劇?
這難道不是帶一群明星體驗軍隊生活的那種綜藝節目?
不過,不帶腦子看的話,還确實挺逗的,笑點多,演技也還尚可。
類似于找了一群顔值高或者演技好的演員,演了一部類似于幾十年前《炊事班的故事》那種劇。
一、貼近年輕人審美,想法很好,做法太糙
與其說當今的電視劇受衆從中老年人轉變為了年輕人,不如說是電視劇的"控評"人群主力是年輕人。(中老年人看完劇都在刷抖音,沒時間。)
所以現在很多電視劇都在特意地"讨好"年輕人。
無論是古裝劇、仙俠劇、懸疑劇還是脫貧攻堅正劇、律政劇,都在想方設法地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不說别的,國安正劇《暴風眼》、脫貧攻堅主旋律《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嬌》都顯示出年輕化、多元化的特征。
《号手就位》也順着這股風,對軍旅題材進行了一次"大改革",它不再是單純的軍旅題材,而是從優秀青年大學生新兵的角色出發,造就了一部從未嘗試過的"偶像化的軍旅題材"。
看了相關資料了解到,号手不是吹号的号手,而是戰略導彈部隊對一線操作官兵的特有稱謂。
号手就位,标志着導彈發射操作流程馬上開始,也意味着引弓長劍即将出鞘。
而火箭軍是中國的底牌,更是中國的王牌,隻在戰争的最後一個環節出現。
一顆導彈在豎井中,可能50年、100年都不會發射,但沒有人會懷疑它的震懾力。
從選角的特點也可以看出,導演想緊跟時代貼近年輕人的審美的欲望。
從取材上說,也大部分尊重了青年作家豐傑的原著《斑斓:畢業了,當兵去》。
通過講述4名性格不同、懷揣不同夢想,卻殊途同加入火箭軍的成長故事,反映我國火箭軍發展的生動實踐,彰顯新時代青年愛黨愛國愛軍情懷。
想法是非常不錯的,演員的顔值也非常青春靓麗。
沒有播出的時候,一度認為新版"F4"會一"箭"走紅。
結果已經播出好幾集了,除了李易峰飾演的夏拙那副自以為是的不讨喜模樣,其餘三個人都像是被模糊化的背景,完全沒有印象。
如果導演覺得現在的大學生的樣子都像夏拙那樣,自以為是,咋咋呼呼,那真是對想要讨好的年輕人偏見太深了。
對主要角色的塑造,這部劇太拉胯了。
世界"最強大腦"得主夏拙原本不想當兵,但是偶然看到了火箭彈發射的宏大場面,就一股熱血蹿頭頂,立志要做火箭兵--初衷的價值觀就不正,即便這是人之常情,但作為國家宣傳的正劇,當兵的初衷應該是保家衛國,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
在當兵後,他愈發"猖狂",怼天怼地怼空氣。
先是在迎接新兵大會上怼剛剛發過言的旅長,再是回去後怼班長,在宿舍怼舍友。
我猜想,他這最強大腦強在何處,大概是思辨能力吧。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杠精"。
既然如此,幹嘛要當火箭兵呢?互聯網上可以有一番大作為啊。
性格也很幼稚。比如非要跟歐陽俊争個高下,卻又去請求班長将第一名讓給歐陽俊。
班長說他這樣做是在侮辱歐陽俊,一個"最強大腦"竟然能想不明白為什麼是侮辱,結果又去跟歐陽俊打了一架。
再比如偷食堂的飯菜回來給被罰禁食的戰友吃,結果害戰友被淘汰,之後他也沒有絲毫愧疚之心。
還比如在窄得僅能通過一人的隧道裡,與幾位将來會成為上司的老兵相遇。
不管是出于禮貌還是出于上下級的尊重,他都應該自己先退出去讓老兵們先過。而我們的夏拙硬是不肯往後退,堵在那裡磨磨蹭蹭舌燦蓮花,最後還是幾位老兵退出了隧道。
這就是一個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大學生新兵,怎麼感覺都像是一個沒有素質、不知天高地厚的"某二代"。(某:包括但不限于官、富、拆)
設定這樣一個角色,來迎合年輕人口味?
還想讨好年輕人?喝多了吧!
原著作者豐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青春是斑斓的,迷彩也是斑斓的,當青春的軀體裹上迷彩,讓五彩斑斓從固有色變成僞裝色,有誰知道二十來歲的靈魂發生了何其深刻的變化?
而對于一個寫東西的人來說,所有的經曆都不會浪費,都會發酵為創作的營養。
作者苦心積慮的作品,說得上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匠心,主角被塑造成這般招人煩的模樣,令人惋惜。
那有人可要問了,導演李路可是有過《人民的名義》這樣的好作品的。
張寒冰也執導過《士兵突擊》,這兩部劇都是我國劇史上數一數二的經典啊,怎麼看他們也不像是這部劇的導演。
而且出品方也是大佬。
這個……怎麼說呢,可以看看柴靜專訪李安那期。
李安說,就算我又拍了爛片,還是會有人找我拍電影,就是這樣。
作為觀衆的我們,還不至于去操"别人是不是江郎才盡"的心。
隻用操"如何能找到對自己胃口的那個創作者"的心就好了。
二、"五毛"特效?不,是"兩毛"
這樣的軍旅題材大劇,情節不好也就罷了,一開頭的特效就"驚呆了"觀衆,也是讓人吐槽欲爆滿。
一開頭的演習,兩個導彈發射車攻擊仿佛"吃雞"遊戲裡的混凝土二層小樓,特效堪比抗日神劇,令人口吐芬芳!
這可是我們的東風快遞!是共和國的尊嚴和底牌。
前一陣子巨浪導彈試射被民間鏡頭捕捉到了一點尾迹,雖然畫面不是很專業也不是很清楚,但掀起了整個網絡的熱浪,形容是蛟龍入雲,鲲鵬展翅一點都不為過。
然而,《号手就位》可好,兩顆導彈愣是弄成了兩支竄天猴,入雲變成了綠泥鳅。
往深一點想,這特效是為了我們的導彈安全着想啊,老祖先講究财不外露,我們也要講究"彈"不外露。
讓别人以為我們的武器就像電視畫面上的特效一些LOW,不是一種很好的隐藏策略嗎?
火箭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局長王永孝在号手發布會上對火箭軍這樣介紹的:
"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的重要基石,是中國戰略導彈部隊50多年的利劍,是護佑民族複興的龍吟劍鳴,上镌刻着火箭軍将士投身強軍實踐的光輝足迹。熱血一片紅色熱土,火箭軍與軍隊有着深厚的曆史淵源。"
這麼意義重大的火箭,在電視劇裡給人的感覺是:啊?就這?
提起"國産特效",人們想到的通常是嘲諷。
比如:《花千骨》為什麼要用特效做包子? 包子賣一塊,特效才五毛!
"五毛特效"是國産特效最多的評價,制片方也時不時回擊,說這些評價都是出于對國産影視劇的偏見。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無論出自哪國人之手,一些電影的特效就是比另一些電影看上去要假。
那麼這種"假"從何來?
一是演員片酬過高導緻的經費不足。
《号手就位》裡還用了大量資金,建造了一個仿真的導彈的發射井。
或許在留給特效制作上的經費就少了--這隻是我的猜測,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
其次是(CGI) 特效使用過多。特效畢竟是特效,不僅價格昂貴,也很難達到以假亂真。
被評價效果震撼的國産電影《紅海戰役》《緊急救援》,僅僅100分鐘内容,也是花了大價錢用真炸彈、真飛機砸出來的。
而制作影片特效裡面的真實畫面,是2D的,畫面信息裡面沒有Z軸的深度信息。
就導緻人們一眼就看出很"假"。
過度依賴單一技術依舊是我們國家電影電視制作的一道門檻。
三、隻喊口号,不管作風
劇中最不缺的就是金光閃閃的"價值觀"了。
什麼"我們不希望亮出底牌這一刻的來臨,但是我們也絕不畏懼和一切來犯之敵做出最後的絕殺。"
還什麼"我不僅要當一枚核彈,還要當一枚高精準的核彈,不僅要更高更遠,還會更精準。"
還有"你們就像一枚枚導彈,萬米高空才是你們的疆土,千裡之外才是你們的戰場。隻要找準目标,就能設定航迹;隻要加滿燃料,就能沖上雲霄。"
還有讓人熱血澎湃的"你們要做自己命運的發射号手,你們的青春将在這裡點火。"
就如同小學生背小學生守則,嘴裡說着我們要團結友善,幫助同學,卻在下課時與同桌扭打到了桌下。
目前十集劇的内容完全沒有跟國安扯上關系,都在講組建一個新的營,通過比賽選人的事情。
尤其是在比賽中營長說出的"隻要能赢,不計任何手段"的規則更是讓人皺眉。
因為我沒有當過軍人,也不好評論這種無厘頭風氣是不是真實。
但目前根本沒有讓人看出火箭軍讓人敬佩之處。
如果僅僅用幾句口号來"美顔",實際上的情節卻是抖音一般的惡搞。
把本應是鋼鐵男兒的軍人演繹成互相稱呼"邦邦""夢夢"的娘味十足的人。
那這部頂着"偉光正"的旗号的片子所能做到的,隻是勸退一大波喜歡看軍旅題材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