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沿著宇野常宽的观点走,不难发现近年日剧对夜的世界的处理大抵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一提到SNS就联想到暴力/诈欺/犯罪;要么就是为了唤出擬似家族的主题,让(匿名)情报网完成令主人公相识的任务后便过桥抽板,虽属正面处理却也扼杀了进一步的参与感(21夏日剧《家族募集》即是一例)。

所以需要《3年A班》这样正面回应日夜世界,也即两个世代的互动的流行文化例子。

剧中菅田將暉以口头禪形式不断提醒学生去发动的「想像力」,恰恰是现实中夜的世界用以挑战既定社会秩序的利器(日本的想像力/情报社会),下一代以想像力共同调整时代气息,也构成对僵化的上一代的反抗——去到本剧却变成夜的世界也墮入邪道,要靠上一代(日的世界)化身「恶魔」来打救,並走向收编与改造夜的世界(戏外)与重新激活的夜的世界的应有活力(戏內)的双重完满。

所以最后以SNS的暴力性这样略显老套的话题作结並非偶然,因为只有这样上一代才能既回避自身的阴暗面,又达成將下一代重新纳入秩序之中的目的——依旧是单向的,而非双向的良性互动。

但作为日世界代表的电视,能够探索世代战爭並作另类转化,总比存而不论好。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未必单纯是两个世代的碰撞,聚焦的也可以是成长於一九九五年之后的首批(或二批)夜世界居民,在自己也变成了上一代后,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