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公众号一种读写

1989年的台湾是什么景象?那是一个全民炒股的年代,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年代,但是如同对岸的改革开放一样,成为站立时代浪潮的弄潮儿并不简单,可无奈痛苦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机会来到你的面前,大多数人并不能改变自己获得成功。
电影的主人公廖氏父子便是如此,丧偶的廖泰来是一名辛勤的体力工作者,在餐馆当服务员,除了每日长时间的工作还要照顾儿子廖界,廖界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正在对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父子俩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用再过上租客的生活。廖泰来辛苦地攒钱,但房价就和当时的股票一样,涨涨涨,梦想变得遥遥无期。廖泰来对所谓的财路无动于衷,只是继续勤勤恳恳做自己的工作,楼下开牛肉面店,操着山东口音的李伯伯靠着炒股赚了不少钱,他准备不再开店,也想买一套房子。
他们的房东姓谢,人们都叫他“老狐狸”,他冷漠无情,内心算计的永远都是利益。可他却很喜欢廖界这个小孩,他让廖界坐上他的豪华轿车,告诉廖界自己的人生经验:“我们要利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有人说不平等不好,脑子坏掉,不平等是地图,清清楚楚帮我们指出赢的方向……”他告诉廖界断绝同情的三个方法:第一,喝冰开水。第二,闭上眼睛。第三,告诉自己:干我屁事。这些父亲从未教导过的话语给廖界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廖界不再害怕那几个日常欺凌自己的小孩,他变得很沉默,对着他人的境遇能坦然说出“干我屁事”。即使廖泰来发觉了儿子与“老狐狸”的亲近,在廖界说完“干我屁事”后重重地给了他一巴掌,他也无法改变廖界了。
股市瞬息万变,1989年的台湾股市点数从2000点到12000,八个月后又回到了原点,无数人在股市浪潮里体验了挣扎与幻灭。楼下的李伯伯亏掉了自己的毕生积蓄,在清晨选择了上吊自杀。廖氏父子在窗台看着楼下的警车与救护车,内心产生了无限波澜。为什么老狐狸会对廖界产生好感?廖界出生的那一天正逢“老狐狸”的母亲过世,“老狐狸”与刚出生廖界以及他的父母在一间电梯里,廖界的母亲伸手想逗廖界笑却被廖泰来制止,“老狐狸”敏锐地察觉到廖泰来和他的母亲是一类人,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喜欢为别人考虑的人,也是他眼中失败的人。于是,廖界在他的心中成为了另外一个自己,一个受到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教育的人。他想改变廖界,让世上少一个在乎别人感受的人。
什么样的人能取得成功?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人大多具有“老狐狸”的性格,他们不择手段,不会在乎他人的感受,他们以自身利益至上,不会流露出丝毫的怜悯。“老狐狸”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性格,还是资本主义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冲击。千百年来儒家社会教育我们与人为善,处处为他人考虑,修炼自己的品格成为一名君子,在这样的社会教育下,善良是天生的,而冷漠却需要后天学会。在人心复杂的社会下,一个善良,在乎他人感受的人极有可能被逼向绝境,他们大多是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者。
但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老狐狸”吗?
“老狐狸”的童年十分悲惨,但他的母亲却一直教导他做一个在乎他人感受的人,他长大之后深知母亲这一类人的悲哀,拥有财富后对这类人的失败感同身受,他想教育他的儿子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然而失败了。当儿子在车内朝着他怒吼说着“我不想成为你那样的人”,“老狐狸”的内心世界坍塌了,他的精神世界并不富有,他与每一个人都保持着距离,连身边的秘书都勾结他人背叛自己。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生活不会如电影般戏剧,人们会在廖界的年纪形成自己的性格与价值观,并且持久地运行下去,那是人生的底色,是原生家庭带给你最深的印记,它难以改变。
如同影片介绍中的“财富与良心这两条路,选择哪一条?”,当财富越大,良心似乎会理所应当地离开。我们要选择哪一条?
于我而言,我无比希望整个社会都是在乎他人感受的,马克思,恩格斯对受剥削的工人们的同情以及对更理想社会的向往创立了共产主义,许多在历史中留名的人物往往怀揣着远大的社会理想,他们在乎着别人感受。
不得不说,底层中的廖泰来们过得并不如意,但他们的善意却能够温暖许多人,这样的善不求任何回报,仅仅发自内心,却会被很多人记住。成为“老狐狸”的条件是:你最好成功。
电影的结尾也耐人寻味,功成名就的廖界开着视频会议讲述房产项目的设计理由,面对屏幕里女同事的是不是为了房屋上方的小学才改变设计方案的询问,他拿起桌上的冰水喝了一口,淡淡地回了句:“不是。”桌上摆放着一推包着碎刀片的纸包,那是廖泰来的习惯,为了避免让尖锐物划到人。
或许这也是一种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