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文化的核心特征是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努力的政治,以相互蚕食,从而宣布它们成功劫持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双重启蒙思想。(Appardurai, 43) 诚然,全球化的进程反射在文化领域,即是一种对于同质性的追求与差异性的消除,以至于能够让处在资本霸权地位的国家保持它的高度先进,而也正是如此,在很多西方文化介入东方风情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自上而下的文化吞噬中,会造成被认为次等文化的客体化。随着跨国公司等兴起与全球性交流技术的发展,因资本发展和英语语言霸权产生的文化傲慢已经远远不只是一种态度,而是会影响到人们参与到现实生活实践中的做法,这一现象在 Sofia Coppola的Lost in Translation中尤为突出。
故事的背景设定于世界开始广泛交流的二十一世纪初期,来自西方世界的广告明星Bob因跨国贸易来到日本参与拍摄,促使他跨越太平洋的根本原因也是全球化下的经济浪潮,但当他来到日本文化社群时,观众们得以清晰看到的是他以上位者的视角强行解构日本文化,并对文化接纳的过程产生生理性不适和自主性抵抗。最明显的场景发生在广告拍摄的片场,他对于一个英语尚未普及的环境感到明显不适,他会在与翻译沟通时露出不置可否的戏谑表情,会因为语言的不通而对于导演的指令和夸张的肢体行为产生误解。他有他表演的方法,但这并不符合日本广告拍摄方的要求,他也对此表示无奈和“大度的服从”,这些表征都根植于他内心对于日本文化的不认可。且片中所展现的日本城市形象是文化错位的产物,它来自于西方人对于东京的想象,在镜头的刻画中削弱了它的现代性。
刚刚从耶鲁毕业的女大学生随丈夫来到日本,她所居住的高级酒店是西方高端资本品牌柏悦在日本的分产业,但它的本地化似乎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她因为无聊而尝试参与酒店提供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日式插花,其中正在参与的都是身穿和服的本地妇女,所教花艺的老师也不懂的英语的使用,造成了Charlotte的难以融入,她成为了课上唯一一个外国面孔,她像是一个介入者,打破了原先的平衡。由此可见,刻画出的是飞速现代化的城市面貌下跟不上国际化的文化属性,而所展现的人民群众的表现(最突出是其服务业),都营造着一种“压抑的浮躁感”。
或许唯一让Bob和Charlotte有所适从的是片中的那些酒吧,因为其中自由的气息、酒精的蒸发、西方的音乐与布满的霓虹灯构建了他们所能够认同的俱乐部文化空间。综上所述,我想提出的反思是全球化无疑加速了世界的发展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于文化的“不耐烦”,正如评论家Iwabuchi所言,“科波拉对东京的迷恋并非民族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的国际经济, 而是自我沉溺于冷漠的跨国经济。人们不会试图从自己的文化标准来 理解或评价文化差异;相反,人们只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与其他文化的接触。”日本在西方导演的呈现里丧失了主观性,也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的失语症”,日本文化的民族独特性没有在全球化的发展下被“主动理解”,反而是在消费主义和全球化视野里被刻画成了一个高度现代但内核有些空虚的形象,这种凝视显然是暴力且冷漠的,它让日本真正迷失在其他国家的大众对于此原本的文化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