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相传是信浓前司行长在皈依佛教后传给生佛盲僧(琵琶法师)的军史小说,经过了漫长的口传后,现今流行的是以沙门觉一一派为基础翻译的版本。《平家物语》在故事上虽然着重于平家盛极转灭亡的十年间发生的奢靡、战争与死亡,但是整体时间线长达数十年。并且《平家物语》不仅语言体系复杂,叙述方式也兼用传记体与编年体。比如说动画第二集里的《祇王》便是以传记体写下了祇王与佛的故事,而在《额打论》、《清水寺炎上》则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延历宇兴福二寺的争执。这大概也是科学猴在处理整部动画时,刻意设定了年幼琵琶经历现在、预知未来和年长琵琶传唱过去的双重叙述的原因之一吧。科学猴团队在处理(叙述方式复杂、时间线不统一)这个问题的时候,选择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那便是让传唱者的琵琶法师变成了“经历者”。由此一来,以生佛法力预知未来、唱诵过去显得更为合理,更使动画中第一人称视觉显得更为合理。在这一层面来说,科学猴处理的非常巧妙。

可问题在于,要将原本不存在于原作中的人强行插入,又不改变故事的叙事主轴,就会使琵琶在剧中显得非常的突兀与矛盾——特别是动画又将琵琶作为剧中的主角(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创作,此处即是动画创作的惯性,又是商业上(针对受众)的讨巧。琵琶的矛盾在于少女琵琶受重盛救命、养育之恩却看着他死去、眼睁睁看着她喜欢的德子死去却沉默不言。如果以经历沧桑的成人僧侣来说倒显得合情合理,但是一个少女琵琶,在剧中看起来情感丰富,天真可爱却又对人之生死异常残酷。单纯用开头的“杀父之仇”和“父命如山”来解释有些牵强了。

另外暂时失去了汤浅监督的科学猴团队以前两集的叙事来看,在创作上仍然显得过于“保守”和“正统”。特别是第二集中没有展现出平清盛对祇王的冷血无情,一切看起来也是平淡如水,和乐融融。事实上《平家物语》中有许多流泪和各种死亡的描述。在《祇王》里,祇王和佛都是有情有义之人,却因为平清盛莫名其妙的蛮横,造就了两人的“悲剧”。祇王被赶出府邸,天天以泪洗面,被威胁去给佛解闷,去了也只让在下坐等候。佛想请祇王来房中或者出去接见,却被清盛回绝。自己跑去找祇王让她唱歌。祇王边哭边唱,竟然让清盛甚为开心。后来祇王一家出家,佛也在内疚、恐惧中出逃,找到祇王一家恳请原谅并提出一起修行,这才抛弃了尘世杂念,共同前往极乐净土(详细讨论中有写到)。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猴仔进行处理的时候,选择了更温和的方式。平清盛霸道跋扈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一个“老顽童”的形象。在这些处理上,可能会对阅读过原著的人产生一些观赏上的隔阂。说白了就是进行了低龄(全年龄)化的处理。不知道后续面对平家各人死亡的时候,会如何处理。

不过既然是改编,自然就会混入创作团队本身对故事的思考和解读。《平家物语》动画版的整体质量优秀,可称为佳作。无论是视觉艺术上还是配乐、故事发展上来看,都是不愧于科学猴名声的质量,也让很多动画制作公司难以望其项背。日本古代社会的动荡、贵族与武士的矛盾、日本佛教的政治、武装斗争,战争与世间风情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让我们用最轻松的方式去享受也不失为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