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是一部表面上讲女性独立、女性互助的电影,但我们要看它到底是真的在推女性平权,还是只是把“女性成长”当成一个卖点。
首先,它的女性角色很独立,比如单亲妈妈、职场女性,不是传统那种靠男人活着的形象。这点挺好的,说明电影试图打破“女人只能是贤妻良母”的刻板印象。而且女性之间的友谊在电影里被很好地刻画了,不像以前的影视作品总是把女性塑造成互相嫉妒和争斗的关系。
但问题是,女性的成长是不是自己争取来的,还是依靠某个男性角色的推动?
有些电影表面上是女性主义,其实还是在延续男权逻辑,比如女主角的成长只是因为被某个渣男伤害,或者最终靠另一个更好的男人拯救。如果电影让女性角色真正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并且她的成长不需要通过“得到一个好男人”来完成,那它就是真的在推进女性意识觉醒。
再看男性角色,有些电影里会有那种“伪女性主义者”,嘴上说尊重女性,实际还是在利用男权优势。如果电影有这样的角色,并且对他们进行了批判,那说明导演是有意识地在揭露现实中的性别问题。但如果电影最后还是让这些男性角色成为女性的“导师”或者“拯救者”,那就说明它并没有真的挑战性别权力结构。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经济独立是不是等于真正的自由?
如果电影只是告诉我们“女人有工作就能独立”,但不去讨论她们在职场里遇到的歧视、不公平的晋升机制、母职惩罚(比如女人生孩子后职业发展受影响)等现实问题,那它其实并没有真的深入探讨女性的处境。真正的性别平等,不是光靠个人奋斗就能解决的,而是要改变整个社会结构。
最后,我们要问自己,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认真讨论性别问题,还是只是借“女性成长”这个概念来赚票房?如果它只是让女性角色看起来很“强”,但背后的叙事逻辑还是男权社会的规则,那它依然是一个传统故事的包装版,不是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所以,如果《好东西》真的在挑战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展示女性如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那它值得被认可。但如果它只是换了一层“女性独立”的外衣,讲的还是“女人最后还是要靠男人”的老故事,那它依然是在消费女性主义,而不是真的在推动性别平等。
最后3分是给这个时代真正追求人类平等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给那些披着女性独立男权至上实责所谓觉醒的群体。
平权还是贫权?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