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只要看到侯孝贤的名字,那么风格基本是有预期的。
《女儿的女儿》,这个名字大概也没有《聂隐娘》那样捉摸不透,看起来,无非是说的那些家长里短的琐碎。
故事开始,张艾嘉的妈妈从纽约过来看她,本来是指望张艾嘉照顾的,但张艾嘉“先下手为强”,搞得张艾嘉的老妈一顿吐槽。

老妈住院,女儿在哪儿呢?
外婆一个劲的问,张艾嘉躺在病床上,依然嘴硬,爱来不来。
此时的女儿,其实也到了医院楼下,也是死活不肯上去。
这娘俩之间的“恩怨”,大概是“罄竹难书”。
女儿对自己的女朋友是这么说的,“最好不要见面”,因为见面就会掐。
如果不是女朋友在中间当和事佬,大概还是谁也不服谁。

这次外婆回来,还带了林嘉欣,这……绝对是个意外。
女儿和老妈之间本来已经火星撞地球了,这边横空出世一个姐姐,还真是要了老命了。
好么,即便看着女朋友的面子上来了,见面果不其然的掐了起来。
说实在的,不知道是不是小编年纪大了,如果自己的女儿画成这个样子,大概也忍不住会叨叨。

姐妹俩的第一次见面,就是在有点荒唐的境遇之下。
在“严禁吸烟”的警示牌下,俩姐妹谁也没把这“警告”当回事儿,抽完这根烟,姐姐回了纽约,妹妹跟着去了纽约。

当然,妹妹去纽约,和姐姐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这次,她和她的女朋友去纽约,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即将有自己的小孩,还是因为距离产生美,还是单纯因为药物作用,妹妹经常会打电话回宝岛和妈妈一聊聊很久。
当然,张艾嘉在电话里头,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叨叨,这些平日刺耳的叨叨,妹妹忽然觉得没那么反感了。
两代人之间的“认知”误差,貌似找到了“和平共处”的可能。

张艾嘉的“老年生活质量”还是相当可以的。
只不过,现在多了个“失智”的老妈,生活上多多少少有一些不方便。
这个纽约回来的“老海龟”,对生活也是相当“挑剔”的,能喝美式绝对不喝速溶。
到了这对母女这里,由外婆负责叨叨叨,张艾嘉负责听着。
国人的“传承”大概都是这样,长辈负责叨叨叨,晚辈负责烦烦烦。

妹妹是和女朋友到纽约“生孩子”的,拖拖拉拉耽误了生育的最佳时机,只能借助高科技。
张艾嘉对妹妹的决定,是相当“阴阳怪气”的,老中青三代被困在电梯,这剑拔弩张的气氛,到最后还得靠外婆出来打圆场。
可是,如今出了意外,妹妹和女朋友先后去世,张艾嘉的脑子里头乱成一团,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到最后都归于期待孩子能平平安安。

毕竟很多年没来了,张艾嘉对纽约的“现状”已经不太熟悉。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袜子吊在这里干什么”?
故事里有答案。

妹妹走了,但是留下了胚胎,这个在医学方面,也算是一个“小生命”了。
张艾嘉面临抉择。
这是《破·地狱》里头黄子华的“担忧”是一回事儿,张艾嘉年纪大了,想要抚养一个0岁的小孩,肉眼可见的害怕。
但是,林嘉欣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生命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是两代人对待生命不同的看法,也是各自从自身经历出发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
《小王子》里头说得很清楚,喂养,是一种承诺,而不是一时兴起。
学会承担责任,才是“成人”的开始。

赵文瑄感觉老了很多,他是张艾嘉年轻时候的错误,两个人的错误诞生了林嘉欣。
但是,这俩人,都不是为人父母的料,所以,林嘉欣出生后就被外婆送给了别人。
这段错综复杂的关系,一直到这里,才拼完了拼图。
侯孝贤的“慢工出细活”还是响当当的。

面对林嘉欣的问题,张艾嘉是“躲闪”的。
孩子,是她的妈妈送走的,16岁的她,对未来没有任何把握,对妈妈这个“没人性”的决定,无可奈何,甚至内心也是“顺从”的,至少,自己没有“亲手”。
这是张艾嘉内心最后的“遮羞布”,她在用一个连自己也“不信”的理由为自己的妈妈开脱,同时也为自己开脱。

临别前,张艾嘉在妹妹的租房里,找到了妹妹的留言。
那个吵吵吵的妹妹,内心还是“爱”的。
中国式家庭,或许都在表达“爱”上,相当的拙劣。

回到宝岛的张艾嘉,有时间还会和闺蜜一起偷偷抽烟。
对于自己会“变老”这件事儿,她们都选择了接受。
这一天终究要到来,那么,到来之前,不妨享受人生。
外婆,依然会叨叨。
张艾嘉当做没听见,偶尔怼回去也没事儿,反正外婆过几秒就忘了。
女儿的女儿的女儿,悄悄的干了一件“坏事儿”,当妈妈的妈妈和妈妈的妈妈的妈妈怼完,会来帮她换尿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