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题材的电影,又是年轻记者作主角,通常是英雄主义拍法,不外乎良心媒体人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劳心劳力对抗险阻,痛击罪恶和权贵,令正义得以伸张。但本片却反其道而行之,大书反英雄的悲情无奈。想看爽片,请绕道而行。

余香凝所饰的记者,坚定勤奋干练,由衷关怀身障人士,一腔热血卧底查案,对上司的犬儒观点嗤之以鼻,个性棱角分明,正义感旺盛,完全符合传统商业片中理想主义记者的模板。

她卧底残疾院舍,发现虐待病人痕迹,调查取证掘出触目惊心的真相。一直到这里,都还有往商业道路靠的机会,接下来不外乎对抗阻力,甚至遭遇危险,取得定罪证据将人渣送入牢房。 但本片却不遵循此走向,她的一切努力不断撞墙,堕入黑暗。

她苦心积虑不断受挫,终将恶人送上法庭,控方却撤诉了事。是恶势力只手遮天?律师向她解释原因,出庭作证只会加剧女孩精神病症,以及秉持一罪不二审,以图将来再有机会控告。这两条有理有据,跟她心中口中的“保护女孩,惩治罪犯”的诉求全无冲突,高度一致。

因此对撤诉的合理性,她理性上心知肚明,半个字也无法反驳,感性上依旧怨愤难平,只好继续输出情绪。那场戏令人心酸,乍看是一个外行对内行的无理取闹,其实是她不得不接受世道艰难理想难申后的发泄。律师也看出这一点,语气平静,眼里对她只有同情。

与此同时,调查中她更不得不面对,林保怡所饰的院长尽管多次性侵残障,道德沦丧,却也相对有能力和意愿照顾这群人。而剥夺院友尊严的洗浴和虐待等行为背后,更有复杂难解的源头成因。双方对质时院长作义正词严状疾呼:你这种健全人,根本不懂我们的感受!她也无言以对。

她与母亲的争执,关于晚年阿爷缺乏照顾而孤寂自尽,也提醒她理想主义的脆弱与想当然——平日前往院舍探望和关怀,冬至去超市买食物陪他们过节,固然体现她的慈善关爱之心,可假如要专职照护大群生活无法自理的人,日夜负责他们的吃喝撒拉,她能做到不将他们当包袱,始终这样细致耐心吗?恐怕也骗不了自己。于是她也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甚至唯一一点起色,在媒体压力下院舍关门大吉,也并未提供心理安慰,反而让她在雨中被亲属谩骂,陷入更深的自责。这些身障者暴雨之日被扫地出门,无处可归,势必遭受亲属更敷衍或恶劣的对待,那么她的一番努力,究竟是为他们讨得了一些公道,争取到了一些改善,还是起了反效果,把他们推向更绝望的处境呢?

要不是有姜大卫所饰的老人几句宽慰,恐怕她真的要理想动摇,信念崩塌了。回头看,那个把“新闻改变不了什么”挂在嘴上的上司,反而是看透世情的代言人。在热血商业片里,这样的角色多半使人嗤之以鼻,而且一定会遭打脸,可这里他的言论至少反映了大部分事实。

看这样的电影,自然难以得到反派伏诛、正义昭彰的情绪满足。但电影也是媒介载体,表现阴暗角落,不生造什么奇迹之光去照亮,同样是一种传媒的责任体现。既然世界并不是只有一种面貌,媒体故事当然也可以不只有一种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