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看贾樟柯拍的纪录片,终于下定决心看了其中的一部。这部电影被分为十八个章节,尽管章节与章节之间存在连贯性,但是每个章节的内容实际上都不长,有种被硬性切割成片段的观感。如果将十八章缩短为几章节或许呈现的效果会更好。

从总体而言,最出彩的部分是贾平凹、余华和梁鸿这三代作家对个人成长经历的自述,不知是否因为三人本行是作家的缘故,他们在镜头前的讲述颇为引人入胜,而他们成长于农村的经历也与影片的主题(社会变迁)息息相关,勾勒出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起起伏伏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悲欢离合。如果单就这一部分评分的话,我可以打出五星。但是我想贾导之所以将整部影片的内容扩充,是因为一方面为了涵盖更长的时间跨度——1949年以来的中国村庄变迁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镜头不仅仅聚焦于知名作家,而是能够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景象。这可谓是野心极大的举措,然而却也使全片显得内容分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使得整部影片尽管有亮点却难以称之为佳作。

值得称道的是,导演还颇具匠心地在不同章节邀请了乡人阅读了几位作家所撰写的片段,阅读者们立于乡间用乡音读出脱胎于村庄的文字,朴素而动人。除此以外,本片的片名《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点睛之笔,这个题目源自余华的一段经历,在最后一章里由他向镜头讲述道——为了看一看课本上蓝色的大海,有一天我一直想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曾经饱受饥饿、贫困之苦的村庄是否能迎来海水变蓝的一天?这是贾樟柯抛出的疑问,而相信这部电影属于答案的一部分。

PS:本片的配乐好评,肖斯塔科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格列恰尼诺夫、贝多芬……从未想过这些古典音乐与对中国乡村的记录融合得那么完美。

2022年8月21日撰写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