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不錯,我對這一系列喜愛之情更勝于《文藝複興解鎖》,是一次極佳的對印象派主要成員的回顧。
首先,這系列有一個天然優勢,那就是生活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的印象派距今年代并不那麼久遠,因此紀錄片得以拍攝當年畫家們描繪的市内場景、街景、湖景、海景等場所,直接與印象派的畫作進行比對,相似度之高一目了然。
其次,主持人很喜歡做小實驗以此還原當年畫家作畫的情景,而印象派又是一個緻力于用不同的科學理論來颠覆視覺的團體,因此小實驗用在講解印象派畫作上極為貼切。
其三,介紹紀錄片不是單純以時間順序講解畫家的,而是介紹了印象派畫家之間的交集和相互影響,比如莫奈從第一集到第四集一直出場,畢沙羅與莫納、高更、修拉、梵高和塞尚的交往等等。
其四,介紹了不少印象主義得以實踐的客觀因素。畫筆上的金屬箍被發明,使得描繪波浪、漣漪和閃爍光芒的扁平刷出現;便攜式畫架的發明有利于戶外作畫;黑色或深藍色的工作罩衫是為了防止在畫布上反射光線,從而影響畫家的視覺判斷;使用豬毛制成的畫筆形成了印象派作品獨有的筆觸。
其五,這也是對印象派畫家的查缺補漏,共介紹了13位印象派畫家(包括塞尚、高更、梵高和修拉),也對一些畫家畫作的理解更深刻了。比如弗萊德裡克·巴齊、古斯塔夫·卡勒波特、瑪麗·卡薩特和瑪麗·布拉克蒙之名,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雷諾阿曾經裝飾過瓷器,這影響了他後期的繪畫作品;德加筆下女性被塗上了粉色彩筆;高更很長一段職業生涯是作為印象派畫家的;修拉作品裡的人物姿态取材自古典油畫;莫奈的睡蓮隻是起到整幅圖像的彩色圖釘的作用。
總體而言,印象派的繪畫題材非常廣泛,從室内的舞女到室外的摩登女郎,從火車站、賽馬場、磨坊到雪景、海景和湖景。欣賞印象派畫作的最佳距離其實是需要離得較近的,因為這有這樣才能欣賞到畫家的筆觸。印象派緻力于描摹城市的時代精神與身邊之人的日常生活,也試圖證明自己的流派的作品并不比學院派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