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为什么不提前告知,非要在会上现提起。既然有明确规则、标准,能提供导向的资源,为什么要把它变成潜规则?

所有人已经默认,只有聪明的职业人才会主动索引,不提供帮助才是正确的。可他们明明是来自行业外的艺人,也要被作为行业内的实习牲看待吗?凭什么温暖的节目要有第一期这样插曲扫兴。我只想要纯粹的快乐。

我怀疑做立项会插曲的目的之一是想隐晦告知观众想要帮助这个节目继续做下去需要如何观看。尽管事实的确是被作为一个有利可图的产品看待,可我并不喜欢被明确告知这一点。仅原谅一次。

下面是一个建议。第一期策划槽点很多,大杂糅。立项会而已,为什么要提及有竞争者?不需要这样的戏剧效果。我不看披哥不看浪姐,原因是讨厌竞争机制。想要做轻松温暖的,就一点也不要涉及别的疯狂节目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