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种种迹象让我很难过,我在想,是不是你对我的看法已经改变了。You’re giving me signs that grieve my soul, and make me wonder, maybe your mind’s been changed about me.

...

...

抢劫火车的那个雨夜,Bobby悄悄溜到Jesse身边,除了树林的那次,这是第二次“奔现”。

他拿出简报,兴致勃勃地念着关于Jesse的描述,而精妙的词藻在巧妙的排列组合下,已俨然将Jesse James刻画成了一个让人浮想翩翩的模子,满足着不同人士掩藏在心底的情结。和Jesse相比,描述Frank的段落在Bobby口中变成了“省略号”。

接着,被描述的主人公Jesse James开口打断了Bobby,坐在摇椅上,将头深深埋了下去。

那都是编出来的,知道吧。They’re all lies, you know.

...

...

Bobby Ford,20岁,心智相较同龄人明显欠成熟,打从12岁(抑或更早)便迷上了报纸和小说中形象“伟岸”的Jesse James。他将二人的相似点列出了一大串,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偶像的传奇事迹。第一次遇见Jesse,他出口便是炫耀——“我就是研究James Boys的权威”。

...

热血上头的Bobby往头上扣了顶破礼帽,兴致勃勃地找到大哥Frank毛遂自荐,希望成为James帮的一份子,然而,换来的却是Frank劈头盖脸的一波“威胁式劝退”。现在想来,Frank的这波劝退,可是比单纯的“嫌弃”复杂太多。

在Frank喃喃的祷告声中,旁白亦开始娓娓道来:初期的James帮现如今只剩下兄弟二人,其余不是死亡就是锒铛入狱,而这最后一次的Blue Cut火车案,二人雇佣了一群当地的小偷和乡下人。

Frank不喜欢弟弟的古怪性格,阴晴不定,这是他们的最后一票,离开时的Frank走到Jesse所在的院中,远远望着,然后离去——探索Jesse性格真相的“重任”落到了观众身上。不过,在我还在思忖“只剩兄弟二人”、“雇佣了一群当地的小偷和乡下人”和Jesse先前的那句“我不在乎和谁一起共事”之间的神秘关联时,Jesse却在目送Frank离去之后,当着Bobby的面砍下两条蛇的头。

...

...

Bobby,别怕,“信仰”的崩塌不是在一瞬间就能完成的。当听说Jesse遣走了其余人,唯独留下了自己,刚看完屠蛇Bobby开心到飞起。他觉得自己在Jesse心中的地位,定与别人不同。

Jesse曾说,“每个美国人都崇拜我”,这句话,你不得不信。我指的不仅仅是人人跑来瞻仰Jesse遗照的盛况,拿Wood来说,这位表亲就对Bobby受到的格外“关照”表现出了不解及“嫉妒”——凭什么这个傻小子就能住进Jesse James的家中,还能吃他老婆做的饭?此外,如果你有仔细揣度笨嘴巴Ed在面对Jesse时表现出的战战兢兢,或许时能从“畏”中嗅出一分“敬”的味道。

...

...

借着这个“崇拜”,抛个问题——你们觉得在Dick和Wood对峙时,Bobby为什么爆了Wood的头?Wood拿枪闯进房间,房间里拿枪的人受到了警告,但他是冲着Dick去的,其他人不是目标,而几次打偏也说明了他并非一定要取命。既然如此,Bobby为何开枪?

是觉得自己还是会受到生命危险?可能性不大。是因为枪手热血之魂上头让肾上腺素飙升,所以开出紧张刺激的人生第一响爆头枪?也许可能沾点边。此外,我还想出了第三个答案,一个我说出来我自己都想笑的答案——Wood曾经刺激Bobby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Jesse可是我的表亲,拿我当圣经一样疼。于是乎,Bobby开枪打死了这个据说在Jesse心中“犹如圣经般”的男人。至于这是为了刺痛Jesse,还是消灭Jesse宠爱排行榜的竞争者,就取决于当时的Bobby被真实的Jesse James打醒多少了。

...

...

不过话说回来,Bobby在Jesse心中,的确是特殊的,至少在我眼中是如此。这个楞头小子对自己的崇拜程度的确远远胜于旁人,甚至超出了自己的理解程度。Jesse将Bobby留在身边,Bobby开始拼命观察Jesse,殊不知Jesse也在观察自己。没人能够像我这样走进Jesse James,还是用背朝着我,不配枪的Jesse James——Bobby露出痴痴的、得意的笑,可下一秒,炽热的内心就被浴巾下的那柄枪浇了个透。

...

我没明白,你是想要变得像我,还是想变成我?I can’t figure it out. Do you wanna be like me, or do you wanna be me?

我没有像原字幕一样把”be me”译成“取代我”, 总觉得“取代”这个词,含义浅了点。总而言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大致为:”wanna be like me”=你崇拜我,”wanna be me”=你羡慕我所拥有的一切。对于Jesse而言,如何理解Bobby的行为,也是自己内心自我认知的投射。

话说,这理解重要吗?至少我认为是的,这将直接导致Jesse最终的选择。

Jesse主动把背亮给了Ford兄弟二人,这点毫无疑问,在此之前他卸下了枪,说不想引起邻居的注意,可明明早饭前,他还亮着腰间的皮带牵着儿子“招摇过市”。不管历史是怎么描述Jesse James的,在这部电影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借刀杀人”。但你要说这是他“流芳百世”计划的一部分?那我大概无法苟同。“流芳百世”从来都不是计划,是注定要发生的事实;而“借刀杀人”,只在最后一根弦终于崩断的时候,顺势而为的结果。

小傻瓜Bobby哪里会伪装,Jesse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小粉丝逐渐脱粉,明白自己就是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故事里的写的,都是谎言。他是那个用尽手段羞辱列车员并且想要爆他头的人,而喊停他的也只能是那个笨笨的Ed,其余人等皆是沉默。

...

亡命生活让Jesse始终枪不离身,憎恨一切背叛,以及绝对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但是,这就像一个诅咒,虽然能及时揪出那些放冷箭的人,却也会把信任和尊重他的人越推越远。这是自食其果,孤身一人和众叛亲离是他最终的归宿。

纵观全片,我印象最深片段其实是Jesse殴打Albert的那趴。Jesse扯着Albert的耳朵,捂住他的嘴,逼他说出告密者Jimmy的下落,男孩挣扎开来,大喊自己不知道,“你捂住我的嘴巴,我能说什么?!我不知道,你这个混蛋,给我滚开。”那一刻,Jesse愣在原地,他紧绷的神经能让他随时伤害到无辜的人,那一刻,他觉得刚才的自己仿佛是魔鬼。同去的Dick觉得自己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正准备离去,却看到Jesse伏在马上小声啜泣,紧接着,他跃上马背,独自离去。

...

所以说,看到部分朋友就奖项提名调侃本片主配角在选送时的”战略性倒置”,认为卡西的Bobby Ford才是主角,我只能嘴角一咧,再次“自以为是”地冒出来嘟囔几句:就剧本而言,Jesse James的刻画是我眼中最为完整也是最为精妙的,而我也是在这篇随笔字数增多的同时逐渐意识到,自己随缘挤出的句段也大都是以Jesse James为中心进行辐射。

当然,“主次之论”只在角色,就演员而言,又有谁不会为卡西拍手叫好?

回归正题。

Bobby的转变是被动的,Jesse是转动齿轮的的那个人。大型脱粉现场并不是Bobby发现了真实的Jesse,正如我先前所说的,这是内心投射在作祟,这是魔鬼游戏。做个简单粗暴的演示说明——

Jesse在Bobby眼中看见小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愤怒,觉得Bobby因为失望所以很有可能背叛自己>>>Jesse使用暴力以及语言侮辱试探Bobby>>>Bobby继续失望,偶像塌房,Bobby决定交出Jesse>>>Jesse试探后为自己过火的行为道歉,之后又发现自己还是被背叛了>>>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对自己失望——Jesse累了,真的好累——好吧,去擦灰尘吧...

记得Jesse将Ford兄弟二人带至家中的那一段吗?他们二人隔着窗户,时不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他们都在猜测对方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无法保证对方的想法,只能反复确认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这两种想法完全相反。

...

...

Bobby的变化史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离开Jesse家,回到Ford家的农场,Bobby拿出百宝箱抚摸珍藏许久的Jesse周边,他在地里支了个澡盆,学着Jesse的样子洗澡,此时的他,对偶像还念念不忘。堂弟Albert被打是个很重要的转折,Ford一家从Dick口中听到了Jesse的所为,这也许能解释Bobby为什么愿意转而维护曾经拿枪指着自己脑袋的Dick(讲道理当初的威胁还不是因为Dick害怕Jesse暴力问责--因为自己曾经和告密者Jimmy公事)。Jesse因Wood的失踪来到Ford农场,晚饭时Bobby再次“被迫”讲起“追星史”,Jesse随手类比,嘲讽Bobby自以为是,动机不良。这看上去满是试探的嘲讽,何尝不是Jesse对自己的另一种否定——如此夸张地迷恋我,这叫我怎么信?但无论Jesse怎么想,Bobby终究是被这个类比惹怒了,他神圣的领域遭到了侵犯,侵犯者还是“神圣”本人。Bobby说出了Jesse殴打Albert的事情,Jesse愣住了,我也愣住了,Jesse感受到了Bobby的失望,我也是,而且完全出乎意料。

...

...

...

...

Bobby终于相信了雨夜那天Jesse的话,那些漂亮的形容描述,其实是谎言。影片开场不久曾有Dick用文笔(口述)惊叹众人的情节,我觉得这就是穿插于影片中的暗示,优美的文字实际上是那么华而不实,让你惊叹,又让回归现实的你最终失望。

当然,报纸上的东西,并不全是谎言。Charley曾经的那句反问的确值得深思,他意欲指明的真实部分,究竟是关于Jesse好的部分,还是不好的部分?这是一个我不大能确定的答案。

Charley-“你以为报纸上说的都是假的?”Bobby-“他不过是个普通人。”

...

报案后的Bobby将自己的逮捕任务告诉了Charley。Charley说,Jesse是朋友,我需要考虑。不过,在Jesse用刀抵住Bobby喉咙的那一刻,Charley吓出的眼泪便已经替他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心理准备。看惯了山姆·洛克威尔的不正经,这个Charley真的帅到我心坎里去了!Dick被抓的消息被媒体爆出,当时在Ford农场的餐桌上,憨憨Bobby的“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摆明了Ford兄弟隐瞒了Dick的下落,聪明如Jesse,Dick于三周前被抓,那正是他带走哥哥Charley的那段时间,他一下便察觉到了背叛。兄弟二人迅速起身,冲进房间,不知所措,惊恐,绝望。Jesse转身后,Charley也转过身,倚着墙,这样他开枪时会更稳定,不会被跛了的腿影响,但是他举起枪的胳膊是那么绵软无力,精神也和肢体同样涣散。如果不是弟弟被威胁,也许他就不是那个先于Bobby举起枪的人。他的负罪感远重于Bobby,先前也是心智不成熟的Bobby前来安慰深夜在床榻哭泣的自己。

...

...

...

当时我并不能理解暗杀Jesse时Charley略显违和的肢体动作,但直到旁白说他在舞台上开始鄙视自己的弟弟,最终又扣下扳机,我才生得一点觉悟,反复把Charley的镜头看了多遍。

话说山姆·洛克威尔的这种表现手法真的是独一无二,也许,我感觉到的违和只不过是没能在脑海中搜索到同质的表演模式。

回到冰面上Jesse和Charley关于自杀的探讨——过于贴切了不是吗?

...

是的,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哪里知道什么JJ什么Ford兄弟,看完之后瞅了瞅现有的资料,发现自己已经在导演的“提点”下完成了绝妙的心理侧写。这大概就是电影的魅力吧,抓住历史的空白尽情添入想象,让原本几乎板上钉钉的形象不再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