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林中迷案》上映于1984年,在我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创动物案件并成功塑造了亲切和蔼大智若愚的神探波洛大银幕形象。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日本及欧美的侦探推理小说第二蜂拥而入,尤其是翻译引进了多部推理女王阿加莎的小说。就此便要说李丁扮演的老队长,创作源泉是波洛我不敢妄议,个人倾向于不是。老队长取材于现实中的老刑警,尤其是特殊时期下恢复工作退居二线经验丰富看淡名利的老同志。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人物与远在英伦三岛的波洛是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看穿谎言洞察人性,待人接物以和为贵,比破案严惩罪犯来更重于发扬人性之光拯救失足者。我对老队长的结局是不满愤慨的,编剧导演创作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大无畏牺牲精神,目的将人物拔高升华无可厚非,但电影拍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老队长应当活着见证真理永存,看着为之奋斗一生的幸福美好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当好领路人发挥余热。

...

电影

片头是八十年代沿用反特电影的惊悚风格,乌漆墨黑的树林配上恐怖音乐,片头见好就收因为下面是老队长和孙子出场,不适宜过分渲染恐怖。爷孙俩打猎发现尸体,惊奇的是现场有一只猴子不愿离去,老队长抽着烟斗两眼直勾勾的盯着猴子若有所思。开场一幕一气呵成名侦探徐徐而来。调皮的孙子、可爱的猴子、睿智的老队长,二人一猴温馨诙谐的画面在电影中多次出现。刑警队长来做客,老队长欲言又止自己少管闲事,话里话外意有所指,新任队长郭军点破玄机,老队长不甘心离休。既然老队长是贴近生活的人物,当时的观众定是看出门道,老队长坚持真理不是下放劳动就是长期靠边站,刚恢复工作不久便离休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换谁也一时接受不了。作为一名捍卫真理的革命战士,在大是大非前放下个人荣辱,郭军说了两句软话,老队长顺坡下驴,正如他所说老猎人见了猎物,双眼发光走不动。一幕塑造出老队长人老心不老老顽童诙谐幽默的性格。队长郭军对老队长知根知底尊敬有加,初来乍到的小王则不同,认为老队长是倚老卖老的糟老头只会碍手碍脚。小王并非个例故意丑化,在当时补充了新鲜血液大批年轻干部走马上任,与老同志之间难免有意见分歧观念碰撞。片中小王讲究个人卫生,老队长则是节俭不能浪费茶叶,俩人出发点不同,不能片面判断谁对谁错,要知道老一辈人生活习惯与新一代年轻人是不同的,老队长生活的年代物资紧缺能喝上茶知足,所以在八十年代电影不是故意抹黑老队长不讲个人卫生。

案件要从头查起死者生前住宿的旅店查起,初步判断是身上的柒佰元现金露财送了命。回去的路上冒出个白天关门不干活向妹妹借钱的铁匠来,其中给了年轻姑娘不少镜头,看来她在后面是关键人物。跟随着耍猴人足迹,老队长郭军便衣到大集暗中调查,这是电影首个高潮,看点不全在走私团伙上,借大集人多热闹尽情展现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四面八方的人来赶集最具地方特色,云南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民族服饰土特产必不可少。老队长郭军走走看看带着观众大饱眼福,溢满大银幕的民族服饰,如同置身于服装秀,压轴表演的事耍蛇人,古遗迹金刚塔。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初见成果市场经济下物资流通百姓安居乐业。凡事都有两面性,物资丰富经济犯罪随之猖獗,这不大集里有个倒卖走私手表的坏人在拉客。这可逃不过郭军的火眼金睛,羊肉汤店大有文章,简简单单一场调戏老板娘的戏各色人物汇聚鱼龙混杂,犹如古代侠义公案小说里的黑店。猴子莫名其妙发狂奔向后院,老队长苦苦搜寻的白羊原来在此。顺藤摸瓜摸到这家黑店与命案脱不了关系。夜晚团伙老大铁拐刘与张寡妇好酒好菜吃着喝着,俩人谈话向观众提供了不少军工厂失窃案和耍猴人命案线索同时又清晰划出一道红线把两个案子分割开来,电影主创高明之处在于看似为观众解谜提供帮助,实则扔了一颗闪光弹令观众看不清真相。

铁拐刘贪财惜命没吃豹子胆敢打军工厂主意,企图趁火打劫从罪犯手里捞一笔。电影人物塑造走向商业娱乐化,注重人物形象饱满,告别过往千人一面的脸谱化,这里张寡妇与铁拐刘为钱伤感情,即表现出狼狈为奸,也表现出俩人有一定的真感情,张寡妇一颦一笑转脸柳眉剔竖,表演的惟妙惟肖。至于俩人演出来铁拐刘实杀人犯,再明显不过是烟雾弹,他做事有分寸既然不敢偷军工厂,那更加不会做赔本买卖为了钱杀人,他可是走私头头手里不缺钱。既然不是铁拐刘为钱杀人,那命案关键便是谁缺钱会为了钱杀人。电影情节处理巧妙,镜头一转老队长去抓赌,输急眼的赌徒是会为了钱走上悬崖死路。这场戏尽显老队长办案经验丰富,赌徒关灯一片漆黑要趁乱逃跑,而老队长纹丝不动气定神闲堵住大门,打开手电筒一句话谁敢动,完全控制混乱的场面。赌博不是刑事案件,老队长目的是治病救人,参与赌博的有两张熟面孔,其中一个是旅馆的服务员。老队长对屡教不改的铁匠是劈头盖脸的臭骂,最后来了一招送公安吓唬他。可惜的是对于鬼迷心窍的人吓唬是不管用的,必须让他吃点苦头才会浪子回头。

电影在开头郭军道出有两个案子,至此命案算是整理出头绪,接下来的重点是军工厂失窃大案,侦破此案不是抓到罪犯如此简答,要人赃并获不能让军工机密泄露出去形同抓特务。要说反特那可是中国电影的看家本领。电影节骨眼是走私出境通道,所以场景一转来到汽车运输队意有所指。警方这边现已查明铁拐刘实林场检查员,老队长和郭军去林场探探虚实。山路是束马悬车十分险峻,老队长惊叹一声好家伙!看到这里我的胸口咯噔一下,既然电影细致拍了山路危险,后面必有下文。我乐观猜测是铁匠幡然醒悟在此见义勇为抓获罪犯,或是铁拐刘与罪犯玉石俱焚,万万想不到竟然是老队长在此牺牲。来到林场铁拐刘忠于职守,老队长看着他的瘸腿若有所思。问话过程中是老猎人遇到了狡猾的狐狸,两位演员的眼神直勾勾地穿过对方的身体窥探内心。耍猴人案发时肯定经过检查站,铁拐刘不是凶手便是目击证人,他包庇凶手意欲何为呢?临走前老队长盯住铁拐刘的烟嘴,看来是有重大发现。在林场门口碰到车队金师傅,这个镜头拍的到位,三路人马齐聚于此暗藏玄机。咦!铁拐刘身边德傣族小伙不就是铁匠妹妹的男朋友吗?难道他为了彩礼走上歧途加入走私团伙了?这个小伙是烟雾弹作用不可小觑。剧情中这段依旧是查命案,但是看过结局后恍然大悟,电影其实拍的是失窃案线索,怕观众看不明白下面特意加了一场戏。

...

铁匠被关了几天面容憔悴,这回是吃到苦头懂得珍惜生活喽。不给个教训他是死不悔改,走出拘留所重新做人。他有所不知正是老队长坚持真理救他一命。同样要是没有老队长的良药苦口,郭金是要犯错误的。铁匠回家第一时间重燃火炉叮叮当当敲打起来,而徒弟的伍佰元聘礼,原来是老队长拔刀相助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旦钱的问题解释清楚,他的行踪豁然明了老队长安插的卧底。同样是赌徒小马便是另一个和悲惨结局,穷途末路钱越输越多债越欠越多,为了钱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小马一死案件又成断了线的风筝,郭金吃一堑长一智头脑保持清醒茅塞顿开,案件屡屡走进死胡同全被现场留下的瘸腿脚印误导了,这个脚印其实是老司机的脚印。电影目前出现过两位司机,其中金师傅混个脸熟。案件柳暗花明又一村侦破思路天翻地覆,杀人凶手不是赌徒图财,不为钱那杀人动机是什么呢?老队长盯住细节,换言之耍猴人除了有钱外还有什么特征呢?自然是那只猴子。由此想起铁匠提及到有人打猴子,散落的线索重新连线。每每在一筹莫展时猴子立大功。归根结底理清头绪的事一直苦苦思索用心观察的老队长,猴子不过是线索,破案的始终是公安战士。金师傅对耍猴人下毒手完全是做贼心虚,杀死铁拐刘动机前面交代过,掌握走私通道的铁拐刘想要横插一杠子。金师傅去林场在老队长眼皮底下把军工厂白金坩埚交给铁拐刘。杀死小马动机更加简单孤注一掷断尾求生。他接二连三杀人可谓是做的天衣无缝,坏就坏在无言证人猴子身上。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出老猎户的手掌心,老队长把孙子送回家了无牵挂走向猎场捕狐与片头相呼应。狐狸嗅到危险气息,车队调度员奋不顾身阻挡罪犯出逃,这一人物前面有过塑造三言两语刻画出认真负责的形象,所以这段不怕流血牺牲有前因,足以见得编剧费尽心力打磨剧本力求做到每一个人物形象饱满。狡猾的狐狸半路来一招调虎离山,眼见杀死主人的凶手逍遥法外,猴子跳进驾驶室为主报仇。这段是电影特技枪战与猴戏巧妙结合的典范之作,观众为猴子通人性啧啧称奇,又看猴子躲子弹心有余悸,为本片最精彩的动作场面。

正如猴子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一样,抓罪犯的不会是猴子,金师傅摆脱猴子开车向国境线疾驰。走到之前展示过的危险山道,老队长在此等候。这段戏拍的不如猴戏流于形式,生生把老队长拔高。罪犯威逼利诱老队长无动于衷,最后与罪犯同归于尽,老队长结局显然与气定神闲燃烧脑细胞的神探形象自相矛盾,况且李丁饰演的老队长骨子里透着诙谐大智若愚,结尾来一出苦情戏壮烈牺牲由喜转悲令观众猝不及防。一个时代讲一个故事,电影本事未凸显敌我斗争的残酷性,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老队长活着发光发热为新时代保驾护航不是更有意义吗?归根结底1984年的电影工作者仍被过去的影子束缚住,正如那个时代是开是关争论不休。不禁感叹老队长的牺牲时也命也。

结语

片中老队长与远隔重洋的神探波洛有许多神似之处,他们走进迷雾重重不慌不忙处之泰然,动脑袋里的灰色脑细胞却从不动手,难能可贵在破案同时注重挽救人,懂得人情世故又坚持原则,比起一头钻进案件中一门心思抓凶手,而不知道救人挽救悲剧的名侦探凸显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老队长劝铁匠迷途知返成全她妹妹喜结良缘,如果不是失败结尾,老队长活下去会拯救更多的人。李丁表演神乎其技。老队长言谈举止尽显老顽童,却能做到不是扮丑哗众取宠之嫌。破案中流露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案情越紧急越沉稳越复杂越冷静,堪称李丁艺术生涯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