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是由十月文化、彩条屋影业出品,田晓鹏执导的动画电影。该片于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上映。
1.创新与尝试
“这菜就是前卫了点,又没偷工减料。”——《深海》南河
《深海》做了非常多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无论是叙事上,的主题选择上的,还是技术上的。
《深海》以水墨粒子这样一种创新的技术配合上绚丽的色彩和视觉效果,以及宏大的世界观设定,讲述了懂事又沉默女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觉得电影还是努力过的,比一堆孙悟空和哪吒版中国故事强很多,它试图讲一个懂事的东亚小女孩(欧美有这遭遇多半会变成叛逆艾薇儿),但是它缺一个底层逻辑一个世界观。”这句话源于我的一位爱好电影的好友ZW。
我觉得她这句话很准确地将《深海》故事上最值得褒奖的地方和最大的问题都讲了出来。《深海》最难得之处在于它卸掉“神话”引擎,去讲了一个本土化的中国故事。
从深海导演田晓鹏2015年导演的《大圣归来》开始,中国动画电影强势地进入了电影观众的视野。同时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一个最稳妥的思路——“神话改编”。
一方面从受众上来讲:观众对于熟知的神话人物角色接受度较高,所以神话改编的电影自带IP效应和明星效应。且观众对于神话角色改编的接受空间弹性极大——这一点可以从追光所做的动画电影中看出来,其中很多神话人物都进行了一定的魔改,但是追光动画制作的电影票房总体来讲较为稳定。
另外一方面从整体的环境上来讲:在不断强调所谓“中国故事”抵制美日意识形态入侵,格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环境下,动画电影去改编一个神话故事格外的稳妥——很难被一些极度敏感却又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观众贴一些子虚乌有的关于文化,意识形态的标签。
所以总的来看,神话改编的动画电影是非常稳妥的一条途径。但创作出里程碑式的神话改编作品《大圣归来》的田晓鹏导演却没有继续沿着这条思路下去。而是给观众带来了一个现代语境下的故事。有这样尝试的勇气,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但是作为一部院线电影,创新固然重要,但还不够。
2.剧情 ——“《深海》像天上的星星。”
在剧情上,出现的问题是比较老生常谈的:人物行为缺一条严谨的逻辑支撑,以至于故事太飘。
《深海》故事还给我一个感觉是:开头(开场大概20分钟左右)和结尾(结尾20分钟左右)堆砌的信息太多,影片中间的内容又太少了。中间的变成一段特别长的“游戏时间”。
看了一下导演的关于《深海》剧情的解释。发现《深海》的底层叙事做的很多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丧气鬼的红色外套其实是女主母亲给女主的那件红色外衣在潜意识里的隐喻;回忆里面母亲变成了克苏鲁形象后出现的眼睛,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母亲的哀伤又失望的眼睛在女主内心不断的强化中的一种表现;幻想世界里的动物对应主角现实生活中的家人……
在第一遍看《深海》时,很难看出这样的联系。初看《深海》之后关注了导演的访谈里提到的隐喻,但很多地方当时一点没看出来。怀疑是自己第一遍看的时候漏掉了一些线索,于是去二刷去确认。
二刷的时候确认了导演更侧重于去用“画面”讲故事,而轻逻辑和细节。比如参宿上了深海大饭店这艘船上开始生活后,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她是如何由一个emo小孩开始转变——这个点特别重要,因为这个节点不仅和《深海》的主题相关,还是主角的一个重要转变。但是这个过程被导演处理为了参宿和深海大饭店员工的快乐碎片闪回,配上欢乐的背景音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综上不难看出,导演要表述的底层叙事(隐喻)和他的表层叙事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逻辑的联系。制作团队往往用画面体现“联系”,去代替本应该体现在剧作中的联系。以至于观众很难仅仅通过分析故事本身(表层叙事)推导出来,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逻辑和世界观支撑。
诚然,《深海》叙事方面的缺陷可以用“那是参宿的潜意识不需要逻辑支撑”来解释获得合理性。但是作为一部院线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故事讲清楚吸引人。
把表层叙事做好,是一部院线片,尤其是春节档院线片最必要最基础的东西。因为大多数受众是不会像研究名著一样仔细去研究一部电影的,这样的人很少。另外一方面就算去仔细研究的话,如果表层叙事缺乏逻辑,也很难让人更加清楚地将底层叙事看明白。
主题方面,《深海》落在了去关注和共性抑郁症患者的方向。这样的主题很好,很具有人文关怀。是近几年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是中国电影所稀缺的内容。虽然《深海》的人物形象并不是脸谱化的,但它在具体的有关“人”的部分落到实处的刻画太少。虽看了两遍却只给我留下轻飘飘的感觉,难以真正进入故事里去,像“天上的星星。”
3.商业性和私人表达
如果带着情怀来讲《深海》——蛮感动的。制作团队非常了不起。顶着各种压力做了一次很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但行好事,不问结果。
但是尝试摘掉情怀,假如我是一个不知道制作动画有多么艰辛,创作环境又有多么紧缩的一个普通观众,可能就很难再对深海说出那么多褒奖的话。
从整体来讲,创作者想在《深海》里想要展现的东西很多。画面的考量和故事的打磨等等。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有点令人遗憾——各个点都浅尝辄止,以至于每一个点的纵深、最精彩独特之处没有发挥出来。但它们却都在电影中出现了,于是显得有点杂乱这么讲有点笼统,具体一点说,比如:如果我单用一些名词和概念来列举《深海》呈现出来的内容的话,《深海》看似呈现了很多很新很有趣很大胆的东西:在剧作上的“反套路”:比如说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反派;比如女主本身其实主动性不是很强——作为主角十分被动;再比如说男主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去救赎女主的人物(我记得这三点在导演在访谈里面也提到了),这些确实很反传统反套路。是一些很好的尝试,为目前中国动画电影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在视效方面大胆加入了克苏鲁元素,这也是一种创新和一种探索。
包括在动画电影的领域去触碰了抑郁症以及东亚原生家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也非常的勇敢。通过我的这些描述,如果没看过原片的人会觉得《深海》电影的体量很大,很创新,而且非常具有人文关但是事实是这些点都浅尝辄止。以至于每一个点的特性和纵深都没有最大化的发展出来。更多反而是靠观众后期的总结和拼凑。
之前看到一篇采访《深海》制片人的访谈,其中笔者有提到委婉地总结道:《深海》是导演探索商业性和自我表达之间的一个碰撞的产物。“刻薄”一点大概就是:即有点不叫好,又有点不叫座。前几天和一位前辈请教。他解释时举了一个例子,《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优秀的文艺片,但是不适合院线。因为时间太长了。很多东西它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品,但是不一定是很好的商品。如果导演要将自己的作品上院线播放,那么就要符合商业片的规则。另外他还提到时长问题:一般来讲院线电影的时长要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因为这是观众的一个承受区间,《深海》做的又稍微有点长了,尤其是在动画电影里。
提起所谓“商业片”和“文艺片”这学期老师的课上也讲到这点。“二者的界限并不绝对。”我记得他当时这样说。我是认同的这样的观点的。商业片,特别是是春节档的院线电影的特性是尽量多的符合分散在不同群体的大部分观众共识和需求。所以,成就一部好的商业片除了制作团队自身的努力外,还在于社会目前有多少基本共识。
4.困住小猪妖的浪浪山到底是什么
笔者:“《深海》的故事,讲的那么失败,跟审查有没有关系?删减一定会影响影片的和连续性,可就算把删掉的片段补回去,《深海》的剧作也未必合格,因为它确实是缺少一条非常流畅的底层逻辑的。”
ZW:“对对对。我看完电影,其实最想知道的是:怎么写成这样的!我觉得如果故事是一个清醒的人独立创作又有几个清醒独立的人审查,故事一定不会这样,《深海》的故事似乎是遭到了很多不得已的干预和修改。”
和一位喜欢电影的好友谈及《深海》时,她问:困住小猪妖的浪浪山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正确答案。是自古以来以教化宣传为导向的创作传统?是动画编剧人才稀缺?是严格的审查?还是社会的基本共识不够多?我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浪浪山,又或者都是。但记得看完《小妖怪的夏天》的那个夜晚,我确认小猪妖一定能找到走出浪浪山的方法。
202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