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能给很多思考,但不那么好看,主要还是因为转变太过理所当然或者说太现实没有戏剧张力导致的,先说说能带来思考的地方:
1.银行贷款用来的资金用途如果要严格管控的话,我想说没有几家中小企业真正能贷到款,只有大型国企没有什么放贷风险,而这本来就是悖论。面对各种取得贷款需求的市场主体,内部面临风险极高的审核,外部面临众多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取得贷款的公司,当然会有不少人铤而走险,这一点电视剧没有展示清楚,算是大背景。如果仅能凭借抵押物和国企背景贷到款,那就谁都能干,本质上还是需要建立一个正常的信用风险机制。
2.很少有人能完全抛弃人情因素秉公行事。我们往往可以说公私分明,不能因私废公,但如剧中所说面临的是救命交情的吴显龙,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像赵辉那样秉持初心是需要接受拷问的。而且现实往往是最开始让你办容易的事,灰色地带的事,到后来就越来越变本加厉,防微才能杜渐,但往往这个“微”并没有防住,这种高度依赖人的自觉构建起来的反受贿机制到底能起多少作用,可想而知。更需要注意的是,连苗彻都因为感情因素喝了铁盖茅台而离开审计岗,更可想而知。
3.很多人不喜欢陶无忌,觉得对自己老师很残忍,我觉得每个人做事性格和方式都不同,无可厚非,只是查起别人来相对容易,自己在那个位置上会没那么轻松而已;田晓慧有个转变,但无数经验告诉我们,迅速给你好处的肯定都不是名门正道,都是有代价的,你可以“白甜”,但如果“不傻”,有很强功利心,很容易被人利用,最终还是因为家人受伤害才自首。
不那么好看的原因:
1.赵辉等四人的关系没有铺垫好,也没有展示好,应该各自展现各自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同时交代彼此之间各自的交往模式,给大家留下人物走向的想象空间。
2.赵辉的转变没有展示好:按道理来说,前面戴行因为“一己私心”出了事,赵辉的转变会更有障碍,更别说还有前期“正直”性格的谋划,虽然剧中也写因为阴差阳错,苏见仁反水导致“同归于尽”的戏码没有上演,但并不是说这样就算了,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赵辉黑化的唯一外力似乎就只有吴氏父子的逼迫,但赵辉完全可以拒绝,完全看选择。
3.周琳的塑造比较失败,在电视剧前期就展现了谢致远和周琳的关系,这个悬疑过早揭开了;其与赵辉感情的生发也没有太多的铺垫,应该多刻画一些博弈与情愫渐生的过程;周琳自己如何在赵辉和谢致远之间保持平衡本来可以成为很好的点,结果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总之,浪费了这么多人物关系,浪费了这么大背景,浪费了一些更深的思考,令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