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帝国并列的蜡笔小新第一剧场版。大胆想象,小心论证是蜡笔小新剧场版神作的一大特征。而这系列大部分剧场版短板是后者,想象足够天马行空,描绘得却粗糙,让人无法相信。而这一部既不缺丰满的新世界设定,也有细腻立体的人物。剧情流畅之余,不乏许多精彩创意。
陨石摧毁的东京变成断壁残垣,让人无比感伤的景象,而秃头广志和臃肿美牙的出现则让影片出现了一抹少有的温存,但这种温存也是以伤感作为底色的。如此体面的野原夫妇居然放浪形骸至此,哪怕是为了搞笑也不能接受。
追求梦想的,仿佛只有阿呆成了被幸运照顾的那一个,自甘堕落的正南,意志消沉的妮妮,变得世俗不再勇敢的风间,我也无法接受。但细细想,无论多么鲜活的孩子,以后也要作为大人面临自己和残酷的拥挤的世界。曾经的梦想多年单薄啊……
某一刻,这一部仿佛成了蜡笔小新和哆啦A梦内核的融合之作。
某一刻,我希望蜡笔小新不要长大,永远以拒绝长大的途径告别复杂。
总觉得不到两小时的电影里内容很多,还没消化。值得一看再看。
蜡笔小新+哆啦A梦?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作为续作,已经非常好了
给个五星,总体来说,我觉得电影还是完美的继承了第一部的主旨以及叙事方式。评分不如第一部,我觉得可能是存在以下两个原因,第一,通过遗失的记忆寻找双亲的动力,可能不及眼下拯救自己刚刚失踪的儿子那么迫切。情感冲突不强。第二,故事叙事结合过 ...
渐忘之后,再次爱上这个故事
非常温情的一部动画,用快节奏保证儿童观影感受,又用立足育儿与自我的主题角度使故事不落俗套。在故事层面上,最直观的感受是顺畅,故事分为两条线并行。一条寻子,一条逃离。这样电影中的场景转换的镜头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要顺畅,自然,不突兀, ...
13岁那年,当我看着那时还不认识的Meryl,推开朝向巴黎街道的窗,取下头上的帽子扇了扇风,接着穿过枝蔓缠绕的窗边的走廊,躺到卧室那张洁净的小床上……屏幕前的我内心已不禁欢跳起来!我仿佛一瞬间被这些影像给抓住了,精致的半旧的别墅,体 ...
最精彩的是那根铅笔!
说实话,影片开头的一系列情节设计让我不适。幻想又被突然打破。come on,我是看了一百遍《我叫金三顺》的人,才不会被这种设计给惊喜到。偷铅笔,村上春树《山鲁佐德》。还有气球充气?ew! 油腻幻想,无脑爽文。不过,我也在极力避免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