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群里发Pride month的parade视频,挂着彩虹色旗子的游行车穿过downtown,大家快乐地跳舞唱歌,我真的很开心,不知道为什么还很想哭。过了一会儿爸爸发了一个各有其志,妈妈直接评论都是有毛病的人,我反而不想哭了。大家只是想走在阳光下,有什么错呢?

下午一口气看了三部同志片,因为昨天qsy给我发了个新闻,标题取的非常猎奇,讲一个父亲给女儿介绍男朋友,实际上是自己喜欢他,最后两个人在大街上吵得很不体面,警察都不知道怎么介入,吃瓜群众围了里三圈外三圈。但是他们忘情地吵,父亲年纪已经很大了,头发花白,用手点着男人的鼻尖说我们明天就去领证,男人骂回去:不领证不是人。很绝望,这两个人都是坏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必须要坏。视频里没有出现的是两位女性,但处境也可想而知。

说回这部电影。触动的点在于不愧是一部编剧导演的影片,从宋呈希的视角用了插叙倒序等很多种手法,化解了lgbt影片一贯的沉重,像一把温柔刀,在小体量里把三莲、阿杰、阿杰妈妈、宋正远、宋呈希这么多人的悲剧都剖出一个小小的切面,再穿上爱最大的衣裳,大家终于能和生活和解,呈现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团圆结局。但是切面之下沉痛的内核是什么,这部影片有意地擦过去了——停在每一天都是一万年那个沉痛的眼神里,酒醉小巷挥出的一拳里,三莲说我可以改你也可以改的哭腔里……或许不能对它求全责备,但总觉得太轻飘飘了,一口气吊在胸口上不来,好像所有人的苦痛、血泪都可以在爱的面皮下被一笔勾销,缺乏找出错误症结的勇气。

悲剧永恒的内核是没有人有错,但一切难以避免地滑向破碎。所以再怎么轻松,这还是一个悲剧。

另一个点是刻意塑造东亚女性的神经质……想说表现同妻对女性的伤害可以不用这种抓马的呈现方式……

总结:不妨碍看完想哭。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阿杰和宋正元蹲在地上对望的那个眼神,他看他像看爸爸,像第一次被爱,像流浪狗找到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