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鹈鴂。更難堪、鹧鸪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啼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别。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辇辭金阙。看燕燕,送歸妾。

将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潇潇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本來不打算寫影評,但是看到這首詩真情實感地代入了,“将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思來想去還是簡單記錄一下這兩天為之通宵為之癡狂的琅琊榜。一開始是zzc和zjq強烈推薦我看,沒想到這麼上頭,周六下午打開第一集之後全程無尿點,直接通宵看到第48集。

qsy說她喜歡辛棄疾那種“醉裡挑燈看劍”的沙場豪壯,我卻喜歡不起來辛棄疾,隻能讀出“了卻君王天下事”的悲涼與傷懷。出于這種原因我向來不愛看正劇,現在能拍的所謂家國大義隻是為了迎合廣電主旋律的噱頭,通常都隻能讓我腳趾摳地。在此之前我喜歡的是紅樓與甄嬛傳這樣于小處着手筆墨,渲染整個時代的悲劇,但是琅琊榜完全憑借主角和群像的塑造、情節的環環相扣、台詞的精雕細琢打動了我。赤子之心與義薄雲天本來是最大的兩頂帽子,如果忝居其位卻撐不起這樣的贊美會非常非常敗好感,路人緣丢光,幸好胡歌的演繹沒有辜負我的期待,梅長蘇真真是當之無愧!

第一個touch到的點是太皇太後認出了小殊小殊呀,你瘦了喲。小殊,這是你愛吃的糕點,給。霓凰你過來,你不是跟林殊有婚約嗎?怎麼還沒成親呀?

這裡真的很好哭,尤其是二刷可能更有感覺,終于在衆目睽睽下可以握緊太奶奶和霓凰的手做回少年時的小殊,像烈火中、焦土上的慘劇從未發生,四人長歌緩行,一日看盡長安花,可是“地獄歸來,不可久留”,握着霓凰的手最終還是要松開……

第二個touch到的點蘇哥哥吟“蟬賦”: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與衆物而無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葉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黃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勁斧。冀飄翔而遠托兮,毒蜘蛛之網罟。欲降身而卑竄兮,懼草蟲之襲予。免衆難而弗獲兮,遙遷集乎宮宇。依名果之茂陰兮,托修幹以靜處。

這首賦雖然是對黎老先生的玉蟬手信做一番解釋,但實際上暗合了林殊的志向與境遇,原本是“貞士之介心”,與衆物而無求,然而面對黃雀之作害、螳螂之勁斧,不得不“托修幹以靜處”。蘇哥哥出身于黎老先生的教誨,心性最是清高赤忱,在吟詩時如有感于平生遭際,應難忍心下酸楚,可是這十八年的每一刻,梅長蘇都是這樣拖着病體殘軀,忍辱負重、盡心竭力地謀劃、盤算,一步一步走到京城,太心疼太心疼

第三個touch到的點是蘇靖對答:梅長蘇問:“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舊案,定會招來無窮禍事。”靖王答:“我知道。”梅長蘇問:“殿下可知,就算查清了來龍去脈,對殿下所謀之事,也毫無益處。”靖王答:“我知道。”梅長蘇問:“隻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靖王答:“我知道。”梅長蘇問道:“既然您都知道,還一定要查?”靖王道:“要查,我必須知道他們是如何含冤屈死,将來我登上皇位,才能一一為他們洗雪。”

大家愛靖王和梅長蘇,正是愛這份如言侯所說“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不移,雖千萬人吾往矣,哪怕失去一切,隻為了完成一個明明做不到、對現實中的名利沒有任何幫助的執念,隻為了讓高高在上的當權者低下頭承認自己的錯誤,于事無補、無所助益,千萬仁人義士也願意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真相而赴死……立陽在看完謝玉手書之後勸阻蕭景睿向皇上告發謝玉夏江,拳拳父母心,無外乎你是娘的骨肉,胳膊擰不過大腿這類話,每個人都期待正義,可人與人的區别就在于願意為之犧牲什麼。立陽願意犧牲的點到為止,蘇哥哥願為之犧牲的卻是一輩子的殚精竭慮與從容赴死,此其所以光輝處。“中國人總是被那些勇敢者保護得很好”,我們欽佩和盛贊那些勇敢者,正是這些或有名或無名的少數人保全了家國的延續,正如梅長蘇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卻無數次提醒我曆史長河的寬闊浩蕩——“人世間數百萬個閑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曆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

在梁帝的勾心鬥角的多疑多思中,在朝堂的權謀之風烏煙瘴氣裡,我想到魯迅先生說的:“自欺”也并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隻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在也何嘗少呢?他們有确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第四個touch到的點:蕭景睿與蘇哥哥長亭送别時的坦陳,全劇最愛的三觀我曾經因為你這麼做,非常難過。可是我畢竟已經不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總有取舍,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舍棄了我,這隻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間,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我愛你,與你無關,讓我想到“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這番話坦蕩而大愛,不因梅長蘇揭露真相而遷怒于他,不因無法接受事實而小肚雞腸,不因沒有得到與付出相對應的回報而氣急敗壞,真寫出了這個人物的豁達胸襟。

第五個touch到的點:冰續草

這裡不去找原文了,大概就是蔺晨說冰續草換血需要十人,大家紛紛說我願意,還商量要在梅長蘇昏迷的時候瞞着他做,真的哭死,以何心待人,人必以何心還待之。

最後總結的點:深埋在人性之中不可調和的矛盾與悲劇,一切災難的起源是人性本身就充滿了沖突

這部劇其實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夏江受到滑族璇玑公主的挑撥,對赤焰軍起了殺心,才有後面種種的是非之争。可正如蔺晨所說,璇玑公主以女兒之身犧牲,隻為報滅國之仇,何嘗不是如蘇哥哥一般,為了心中堅信的“滑族的正義”。順着矛盾的這條線再上溯,是否沒有璇玑公主,就不會有赤焰軍盡喪梅嶺的慘劇?——隻要梁帝心中的猜疑無法消除,祁王和林家就躲不過功高蓋主的陰影,這也是人性。梁帝在最後為自己色厲内荏地辯護,靖王坐上了這個位置,他也會如此,梅長蘇斬釘截鐵地說不會,梁帝說:“人是會變的”,看到這裡心下悲涼之極。“Power tends to corrupt,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怕審核,搞幾句洋文)無論是三省六部還是三權分立,人類偉大的制度發明都是建立在分權制衡的基礎上,建立在對人性深度的理解之上,但是這條路就像走鋼絲,顫顫巍巍走到終點,可是稍有不慎,能走出唐朝節度使的地方割據,也能走出宋朝過于節制的虛弱。

出于個人三觀不喜歡的點:

林家所謂的滿門忠烈,所謂家國大義,無非是服務于一家一姓,我敬佩林殊赤誠之心,可所謂家國,怎麼不是耽于虛名,為其所挾所累呢,有悖“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一核心觀點。這也是為什麼二戰之後興起存在主義,自古以來,這些人性中的貪婪、猜忌,這些同室操戈,無不讓人感到懷疑與厭倦。“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一個人都作為個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讓任何人成為崇拜的偶像。”“我完全明白,一個組織要實現它的目的,就必須有一個人去思考,去指揮,并且全面擔負起責任來。但是被領導的人不應當受到強迫,他們必須有可能來選擇自己的領袖。在我看來,強迫的專制制度很快就會腐化堕落,因為暴力所招引來的總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總是由無賴來繼承,這是一條千古不易的規律。”雖然也理解蘇哥哥是大愛,要為靖王留一個清平的盛世,不為外敵所累,但這份對世間蒼生的大愛太過于沉重……讓人心疼且懷疑有沒有必要……可能這就是支撐蘇哥哥人格魅力的地方!“人隻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可是我私心,隻願蘇哥哥平安健康,偏安一隅,和飛流、蔺晨、霓凰一起策馬恣意地雲遊四方,最後在琅琊山或者雲南度過幸福快樂的餘生,再不插手甚麼家國,就做你那梅邊吹笛的江左盟盟主可好?(其實這也是我對甯甯的期待……真的是操碎心的老母親)

我也說不上喜歡祁王,在宮中行走處事剛硬易折的道理居然要用一杯毒酒為代價學會,“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的訣别何嘗不是過度自信、缺乏省思的寫照,精誠相待的赤子心固然令人敬佩,可死了就是一敗塗地,那些整治朝堂富國安民的宏願都一同帶入鬼門關,連累了滿軍将士。雖然靖王也如此,但是最後他對立陽長公主說“父皇不是當初的父皇,我也不是當初的祁王”時還是甚感欣慰,蘇哥哥沒有白白站在雪地!

可以改進的點:

蘇哥哥有點太算無遺策,開了金手指的感覺,不如甄嬛傳真實,甄嬛好歹有算漏之處,蘇哥哥像上帝視角。劇本也有經不住推敲的地方……所以可能還是不如甄嬛傳這麼經得起打量和二創,當然是大有大的弊病,太過宏觀必然流于邏輯生硬,為了捧出梅長蘇的人物形象必然失于人物的多面性與悲劇性。比如可以刻畫謝玉和夏江的故事,反派在這個劇本裡有點太紙片人,這當然也是劇本太大導緻的。可是劇本着重塑造的權謀也隻讓人感覺是太子譽王、皇上和梅,四人之間揪着皇帝的猜忌心算來算去,談得上是聰明的博弈論,卻沒有翻手為雲的政治權謀感

還有就是偶見奇怪配音,瑕不掩瑜

最後,是我最最美好的祝願——

希望蘇哥哥來世還是那個風度翩翩、鮮衣怒馬、最明媚最耀眼的少年小殊,是京城馳騁疆場、未嘗一敗、智謀過人的林家将軍,回頭萬裡,不是故人長絕,而是故人在側,兒孫繞膝,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