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1982年中国大陆公映的武打片《少林寺》珠玉在前,大家都以为一个地方台摄制的《武松》不会掀起多大水花。没想到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少林寺》,一样的万人空巷。随后内地电视台纷纷播放武打电视剧,直到1984年5月6日,中央一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的《大侠霍元甲》,此后各种题材的港剧、台剧、日剧以及国剧轮番上阵,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尽管它如此优秀,甚至岁月流淌过四十年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但令我记忆犹新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配乐,一个是祝延平。
电视剧配乐之一是《一枝花》,这首曲子最早出于山东唢呐大师任同祥先生,曲风悲壮激昂,委婉质朴,带有强烈的地域风味,与武松这个角色简直不谋而合,在许多悲凉的画面中,如泣如诉的《一枝花》的配乐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第二集《兄弟话别情》以及第三集《斗杀西门庆》中回忆哥哥、血脉情深的情景,唢呐一响,更显得曲调高亢嘹亮,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色彩。与一班山东大汉可圈可点的演技与武打设计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随着83版《武松》电视剧在全国播出,这段动人的音乐也得到大家的喜爱,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多年来经久不衰,已成为鲁西南风格的代表曲目。央视曾经播放过张式业改编,于红梅演奏的二胡《一枝花》。“吟腔”段由慢板和中板构成,“快板”则由快板和急板组成。二胡就能模仿唢呐的声音,神奇的二胡。https://music.163.com/#/song?autoplay=true&id=320128&market=sogouqk
其次是武松的饰演者祝延平。工人出身的祝延平国字脸,浓眉大眼,高大威猛,仿佛天生就是观众心目中三拳打死吊晴白额大虫的武松。祝延平自幻习武,功夫也是十分了得,他没有专业演员的表演痕迹,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更逼真更写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应该是最好的武松扮演者,比起后来的丁海峰更有属地感。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2636219753141370464
那么施耐庵的百二十回《水浒全传》108个英雄好汉,为什么山东台首先拍摄武松呢?
首先,因为作为山东民族历史上被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武松的知名度应该算是梁山好汉中传播最广的一位,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山东快书传人编成了歌谣传颂,在历来尊崇侠义情怀的山东人眼中,武松就代表了整个山东的高尚文化。
如果看原著,《水浒传》中最令观众着迷的一条好汉,也是非武松莫属。我看岳麓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水浒全传》前言中介绍:武十回(从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是《水浒》中最有名的章节,其中如"打虎"、"杀嫂"、"斗杀西门庆"、"打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都是突出刻画英雄形象的精彩篇章。作者笔下的武松,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渗透在武松性格中的古代英雄的力、勇、智,充分寄托着正战胜邪、善战胜恶的理想。人民渴望充溢着武松这样的力、勇、智的英雄,正反映着历史的要求,因为喘息在残酷封建统治下的人民,想起而反抗,就只有依靠自己的力、勇、智。而比起其他水浒英雄来,武松的力、勇、智都表现出更高的层次,也就是表现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他适应着周围的复杂环境,也采取了复杂的斗争方式,这突出地表现在惩罚西门庆和杀嫂的情节里。
所以这是个自带着强大的主角光环,而观众们在看过这几个快意恩仇的桥段后,很少会有人不爱上这个急侠好义、有仇必报的武二郎。
其次,和后来的《水浒》相比,潘金莲的角色在83版却未被关注。今天重新阅读才发现山东女演员牟霞岀演的潘六姐同样出彩!但是有没有原著那种恶毒浪荡的属性,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就连后期的女主角玉兰饰演者尚丽华,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美女,而且其骨子里也带有侠义的气质。对,就是那位被迫冤枉武松、从鸳鸯楼飞身而下、成了武松一生的遗憾的女子。这个角色也成为了我们这个年龄段观众眼里的经典,当时我们这些少年没有关注潘金莲,反而关注玉兰,也是希望人间自有真情,况且不希望武松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愣头青,他应该有情有义。
1980年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武松演义》(增订本)由评话艺人茅赛云和杭州大学教授刘操南根据杭州传统评话书目共同讨论,再创作而成。内容基本上是《水浒传》中的武十回,只不过在某些细节中美化了武松的神勇与正义,尤其是将丫鬟玉兰改成身世悲惨的如兰,最后如兰跳井自尽,这些补充也许对山东版电视剧《武松》剧情有了一些借鉴(原著玉兰被武松一刀搠死,勉强相信吧)。
1983年7月山东《牡丹》编辑部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浒外传》(二十二回)中有两回目涉及武松。第七回:少林寺群僧揽胜,奇枫崖武松获宝,主要演绎武松的师承以及兵器:五叶枫哨棒!就是杀贪官、打豪强,除暴安良,仗义为人所用的称心如意的兵器。
不管历史上是否有过武松其人(因为在《宋史·张叔夜传》中,也仅仅是记载了梁山的宋江、吴佳亮、史斌三人),1993年3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话本大系,其中《宣和遗事 等二种》中记载宋江麾下三十六员将领,武松排名第三十,但是名字也只是出现在排名这唯一的一次。是人民群众以及施耐庵丰满了武松铁骨铮铮的英雄形象。
但是这里有一个疑问,武松入水泊梁山后排名第十四位,直到最后却好像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很奇怪。直到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阵成功,宿太尉颁恩降诏中武松属于一枝绣旗花袍军,打辽国太阳左军。“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而网上有人认为是耶律得重的历史原型是西辽查部弱没的创立者耶律大石(字重德),这个就无从知晓了。至于单臂擒方腊,原著中是属于鲁智深的,也是误打误撞。
不过,也可能因为武松不想被招安,但又不能违拗宋江,于是借口废人永久入住六和寺,高寿80岁,是108将最长寿的,晚年安享。
明末清初时陈忱著《水浒后传》中在第三十八回:武行者叙旧六和塔,宿太尉敕封暹罗王中武松再次出场:次早住持同十二众僧人,焚香击磬,一齐礼了鲁智深骨塔。林冲墓上奠了酒,众人在墓门松树下,坐着说起在中牟县杀高俅等一节,武松称快道:“杀得好!林教头的魂也是松畅的。”回到塔院,打过合山斋,拜别武松,依依难舍。武松依然没有回大宋高宗朝廷,也拒绝了自己兄弟李俊暹罗国的邀请。武松在六和寺中生活了多年,也渐渐习惯了这种不问世事的生活。对于他来说,也许前半生已经够轰轰烈烈了,接下来回归平平淡淡才是真。
无独有偶,在明朝青莲室主人著的《后水浒传》中也有一个打虎英雄,是醉打猛虎的杨幺,就是我们熟知的起义军首领,但在这里是宋江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