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查閱到央視版和鞠覺亮版水浒,而網友争論不休的是這兩版《水浒》究竟哪版更優秀。

也許因為先入為主,我對82年山東版《水浒》情有獨鐘:其實各版本春蘭秋菊,各有千秋。誰都不完美,央視版和鞠覺亮版水浒我也是隻記住了潘金蓮:甘婷婷确實也長得漂亮,亭亭玉立,身材高挑,王思懿真是把潘金蓮演活了,演出了她外表清純内心放蕩的形象。但是82年山東版《水浒》也有不足之處:這部劇的服化道比較粗糙,但優點更明顯,劇中的武打場面不是剪輯特效的花拳繡腿,都是拳拳到肉的真功夫,讓人看得十分過瘾。而且,每一個梁山好漢的故事都以一部短劇的篇幅來講述,這讓每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細膩,也能保留更多原著的細節。不像後兩版改動大得與《水浒》漸行漸遠。

這裡就最成功的《武松》談談對82年山東版《水浒》的感受。

由于有1982年中國大陸公映的武打片《少林寺》珠玉在前,大家都以為一個地方台攝制的《武松》不會掀起多大水花。沒想到影響力絲毫不亞于《少林寺》,一樣的萬人空巷。随後内地電視台紛紛播放武打電視劇,直到1984年5月6日,中央一台在黃金時段播出了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的《大俠霍元甲》,此後各種題材的港劇、台劇、日劇以及國劇輪番上陣,争奇鬥豔,各領風騷。

盡管它如此優秀,甚至歲月流淌過四十年至今依然為人津津樂道,但令我記憶猶新的,隻有兩個,一個是配樂,一個是祝延平。

...
嶽麓出版社1988年版本

電視劇配樂之一是《一枝花》,這首曲子最早出于山東唢呐大師任同祥先生,曲風悲壯激昂,委婉質樸,帶有強烈的地域風味,與武松這個角色簡直不謀而合,在許多悲涼的畫面中,如泣如訴的《一枝花》的配樂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第二集《兄弟話别情》以及第三集《鬥殺西門慶》中回憶哥哥、血脈情深的情景,唢呐一響,更顯得曲調高亢嘹亮,具有濃郁的山東地方音樂色彩。與一班山東大漢可圈可點的演技與武打設計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随着83版《武松》電視劇在全國播出,這段動人的音樂也得到大家的喜愛,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多年來經久不衰,已成為魯西南風格的代表曲目。央視曾經播放過張式業改編,于紅梅演奏的二胡《一枝花》。“吟腔”段由慢闆和中闆構成,“快闆”則由快闆和急闆組成。二胡就能模仿唢呐的聲音,神奇的二胡。https://music.163.com/#/song?autoplay=true&id=320128&market=sogouqk

其次是武松的飾演者祝延平。工人出身的祝延平國字臉,濃眉大眼,高大威猛,仿佛天生就是觀衆心目中三拳打死吊晴白額大蟲的武松。祝延平自幻習武,功夫也是十分了得,他沒有專業演員的表演痕迹,一招一式,一言一行更逼真更寫實,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應該是最好的武松扮演者,比起後來的丁海峰更有屬地感。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2636219753141370464

那麼施耐庵的百二十回《水浒全傳》108個英雄好漢,為什麼山東台首先拍攝武松呢?

首先,因為作為山東民族曆史上被廣為流傳的英雄人物,武松的知名度應該算是梁山好漢中傳播最廣的一位,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等早在上世紀初就被山東快書傳人編成了歌謠傳頌,在曆來尊崇俠義情懷的山東人眼中,武松就代表了整個山東的高尚文化。

如果看原著,《水浒傳》中最令觀衆着迷的一條好漢,也是非武松莫屬。我看嶽麓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水浒全傳》前言中介紹:武十回(從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是《水浒》中最有名的章節,其中如"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打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都是突出刻畫英雄形象的精彩篇章。作者筆下的武松,正如他自己所說:"從來隻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便死也不怕。"滲透在武松性格中的古代英雄的力、勇、智,充分寄托着正戰勝邪、善戰勝惡的理想。人民渴望充溢着武松這樣的力、勇、智的英雄,正反映着曆史的要求,因為喘息在殘酷封建統治下的人民,想起而反抗,就隻有依靠自己的力、勇、智。而比起其他水浒英雄來,武松的力、勇、智都表現出更高的層次,也就是表現在更為複雜的社會關系裡。他适應着周圍的複雜環境,也采取了複雜的鬥争方式,這突出地表現在懲罰西門慶和殺嫂的情節裡。

...
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所以這是個自帶着強大的主角光環,而觀衆們在看過這幾個快意恩仇的橋段後,很少會有人不愛上這個急俠好義、有仇必報的武二郎。

其次,和後來的《水浒》相比,潘金蓮的角色在83版卻未被關注。今天重新閱讀才發現山東女演員牟霞岀演的潘六姐同樣出彩!但是有沒有原著那種惡毒浪蕩的屬性,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就連後期的女主角玉蘭飾演者尚麗華,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東美女,而且其骨子裡也帶有俠義的氣質。對,就是那位被迫冤枉武松、從鴛鴦樓飛身而下、成了武松一生的遺憾的女子。這個角色也成為了我們這個年齡段觀衆眼裡的經典,當時我們這些少年沒有關注潘金蓮,反而關注玉蘭,也是希望人間自有真情,況且不希望武松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愣頭青,他應該有情有義。

...

1983年7月山東《牡丹》編輯部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浒外傳》(二十二回)中有兩回目涉及武松。第七回:少林寺群僧攬勝,奇楓崖武松獲寶,主要演繹武松的師承以及兵器:五葉楓哨棒!就是殺貪官、打豪強,除暴安良,仗義為人所用的稱心如意的兵器。

...

但是這裡有一個疑問,武松入水泊梁山後排名第十四位,直到最後卻好像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戰績,很奇怪。直到第八十九回:宋公明破陣成功,宿太尉頒恩降诏中武松屬于一枝繡旗花袍軍,打遼國太陽左軍。“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斷馬頭,倒撞下馬來,揪住頭發,一刀取了首級”……而網上有人認為是耶律得重的曆史原型是西遼查部弱沒的創立者耶律大石(字重德),這個就無從知曉了。至于單臂擒方臘,原著中是屬于魯智深的,也是誤打誤撞。

不過,也可能因為武松不想被招安,但又不能違拗宋江,于是借口廢人永久入住六和寺,高壽80歲,是108将最長壽的,晚年安享。

...

無獨有偶,在明朝青蓮室主人著的《後水浒傳》中也有一個打虎英雄,是醉打猛虎的楊幺,就是我們熟知的起義軍首領,但在這裡是宋江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