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人的时代

  人的剩余价值被剥削,富者愈富,为富不仁,穷者愈穷,毫无人权。电影是假人真剧,不是记录,却是再现。

黑白负片的时代,电影没有颜色,可《武训传》却仍能道尽世间百态。开篇小武训与天空的交织,人从自己的人生起点走向远方的天空。这一路上所遭遇的,不仅仅是自己人生的苦难,更是身边人人生的悲惨。

一个人立下的宏愿,不仅仅是自己的悲愤,更是封建社会无数劳苦大众被压迫的现实。封建社会的个体可以反抗封建社会整体吗?作为封建社会的个体,其本身也是构建封建社会的某一分子,没有经过马列毛的熏陶,不知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知道剩余价值,不知道人民群众构成了历史。就无法觉悟自我的价值。

当阶级矛盾爆发时,就只能演变成农民起义,要不是新的阶级产生,一个阶级再次压迫另一个阶级,要不就是失败,彻底的失败,被冠以造反的罪名。    武训没有造反,可却实现了最有意义的反抗,乞讨要饭,兴办义学,争取受教育权。文字的产生本是帮助人们记录事情,明确生活状态。可在阶级社会中,尤其是封建社会,文字变成了枷锁,士大夫用来压榨农民剩余价值的工具。  武训未领取的十九贯钱,被举人老爷的笔杆领了,如果不是电影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宣传工具,揭露了这一历史的细节,就没人知道武训为什么要兴办义学,人的受教育权有多么重要。不读书就会变成“睁眼的瞎子”。  导演孙瑜尽管是民国时期的导演,但也意识到人的反抗,在电影中安排武训带领下地狱的群鬼振臂高呼,争取自身的权利。可当镜头回到现实,高喊兴办义学的武训,三年长工的劳苦,狗腿子的毒打,他的精气神被消磨殆尽,只能以疯子的形式来存在在这个世界,开片新社会人对他的崇敬,与结尾武训趴在地上的特写。朱大高喊的“”有一天”。这一天不仅是阶级压迫下“早有一天”的报复,而是人可争取自身解放的一天。

  现代的摄影机,胶片相机革新成数码相机,影像有了色彩,本应该赋予电影更多元的表义,可却越来越言之无物,反倒不如黑白负片的《武训传》。渺小个体所遭受的苦难,自我觉醒而立下的宏愿。越来越多的商业片,先进的技术反而压缩了人的含义,人物扁平化。这值得我们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