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一年后会失明,失明前的这段时间,你将如何度过?
是陷入焦虑恐惧,还是将对这世界的最后一眼深深刻在脑海中?
一对加拿大夫妇带着3个即将失明的孩子,做了个令人动容的决定:环游世界。
他们想在孩子们失去视力之前,让他们尽可能多地看到世界的美丽,用美好填满他们的视觉记忆。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拍成了纪录片《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已被无数影迷列入今年最走心、最治愈的纪录片。
该片由国家地理出品,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团队制作,荣获了第46届新闻与纪录片艾美奖最佳剪辑奖,在豆瓣获得了8.2的高分。
这部电影也正在国内上映,但可惜截至目前,票房仅有75万。
影片超越了单纯的旅行记录,展现了一个家庭如何用爱与勇气,在黑暗降临前,为孩子们留下一生难忘的光明记忆。
片中诗意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引发对生命、失去和爱的思考,在这个浮躁焦虑的当下,尤其值得一看。

这部影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壮丽的风景记录,更是一个关于感官觉醒的旅程。
父母们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看”,还引导他们用手触摸岩石的纹理,用耳朵倾听风声与海浪,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每一处风景,都因为孩子们即将失明的命运而变得弥足珍贵。
看完这部纪录片,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庆幸还能用眼睛看到这个世界,并且更加珍惜当下。

居住在加拿大的佩尔蒂埃一家,有四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像所有四孩家庭一样,日常充满着欢笑与混乱。

然而,一个从天而降的噩耗,彻底改变这家人的生活。
四个孩子中的三个:米娅(Mia)、科林(Colin)和劳伦特(Laurent),被诊断出患有一种罕见且无法治愈的遗传性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
这种疾病会导致他们的视力逐渐退化,最终永久失明,现代医学至今无法治愈。

孩子们中最大的11岁,最小的才4岁,本应是人生初始最明亮的阶段,却被提前预告了一个黑暗无光的未来。
他们的视野将会逐渐萎缩,直至彻底失明。

环球旅行需要一大笔钱,夫妻俩已经准备好卖房卖车,倾尽财产。
巧的是就在出发前,爸爸赛巴斯丁的公司被并购,他持有的股份刚好可以作为旅行资金,只要一天的预算控制在200美元以内就行。
于是一家人为了省钱,在旅途中尽量选择露营、青旅、民宿以及徒步,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算是个不小的挑战。

比如4岁的劳伦特想要骑在骆驼背上喝果汁,一家人就去到埃及,让孩子真的骑着骆驼喝果汁。

11岁的米娅想骑马,一家人就来到了最适合骑马的蒙古,让她在草原上骑了个痛快。

9岁的雷欧想学冲浪,他们就去到印尼,让雷欧体验冲浪的刺激。

此外,全家一致通过的愿望,是去非洲参加猎游。
在非洲大草原上近距离观看百科全书上的野生动物,感受生命的原始力量。


在旅途中,孩子们也会像所有普通孩子一样,因为疲惫、饥饿或想家而情绪低落。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些不那么光鲜的时刻,也展现了家庭成员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扶持。

影片镜头还捕捉了孩子们用其他感官“看”世界的瞬间。
不仅仅用眼睛,还可以用手去触摸冰岛火山熔岩的纹理,用耳朵去倾听风声与海浪……
当我们习惯用眼睛看世界时,片中的孩子们却用日渐模糊的视力,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地“看”。
这是一种超越视觉的体验,用内心去捕捉那些无法被相机记录的美好。

作为观众的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失明,但我们每个人都在逐渐失去一些东西——健康、青春、身边的亲人,乃至最终失去整个世界。
但在那之前,我们依然可以享受并珍惜当下。


《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以“最后一眼”为题,赋予了每个镜头深刻的意义,“Blink of an Eye”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影片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以及如何真正地“看”世界,珍惜那些习以为常的美好瞬间。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