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当代人精神内耗的主要原因,是一边悔恨过去,一边焦虑未来,唯独不去关注当下。


最近,芒果新上的一档综艺节目《灿烂的花园》,看完两集后觉得很有意思。

说它很有意思,倒不是因为节目的编排有多巧妙。它最大的亮点,反而是不刻意编排。

上到节目的制作团队,下到参与节目的嘉宾,都展现了一种漫无目的的随机性。

...

观看这档综艺很像是在海边散步。偶然低头一瞥,发现一颗形状奇异的贝壳,便捡起来把玩一番……

海边散步和捡贝壳,都令人心情愉悦。但这步并不是刻意散的,贝壳也不是刻意捡的。放松一点,反而更容易收获意外之喜。

许多常见的综艺节目都会给嘉宾布置任务。节目需要预设一个目标,所有人都朝着那个目标一起努力,并尽量赢得一个满意的成功的结果。

这类节目会给人紧张的快感。但《灿烂的花园》给人的目的性不强,更注重体验,看轻结果。

...

不同于其他真人秀,明星上综艺总有一种单纯赶通告,被迫营业的感觉。

可能对他们而言,参加综艺只是工作,不是生活。但这个节目不一样,它诚意满满地还原了张颂文等一众明星嘉宾的真实生活状态。

这档节目属于慢综艺。嘉宾在农村种花,聊天,做饭,欣赏他们的闲情逸致,可以释放我们在都市生活中的快节奏压力。

我很喜欢节目中那些关于植物的科普知识,专业、有趣。嘉宾沉浸式体验种花养花的乐趣,也让观众沉浸在绿色植物营造的治愈氛围中。

...

综艺的本质是让人放松。我感觉看这个节目就像做了个心灵spa,疗愈效果显著。张颂文在节目里的松弛感,也是一种很值得倡导的生活态度。

《灿烂的花园》的节目魅力,其实就是由张颂文的人格魅力支撑起来的。

既然节目没有任何编排,那么张颂文就可以彻底做自己,尽情释放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观众了解他除了有我们熟知的演员身份,还有更可爱的生活化的一面。

...

这档综艺吸引我看下去的点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对张颂文本人的兴趣,随着节目的进展而变得越发浓厚。

他的天马行空,他的随性而为,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好奇,他接下来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举动。

张颂文在节目里的表现,可以说得上是奇奇怪怪,但又可可爱爱。

比如,他会在聊着关于节目的话题时,突然被车窗外的羊群吸引,开始岔开话题讲羊粪对养花的帮助。

说着说着,他又突然要求停车,跑去和羊群的主人攀谈,顺便拿走一些羊粪作为养花的肥料……

...

不仅如此,第二期节目里张颂文还因为看见屋外放烟花,就开始好奇那里为什么会放烟花,还拉上所有人陪他出门一探究竟……

当时天已经黑透了,村子里的夜晚又没有路灯,周围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土路也非常颠簸。出于安全考虑,一行人走出去没一会儿,又无奈地选择半路折返……

面对张颂文莫名其妙的想法,大家伙起先都一脸震惊,林家川率先大喊:“神经病啊!”马嘉祺也在出门后,发出困惑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
...

整个出门寻烟花的过程,真是又荒诞,又好笑。

乍一看,张颂文居然也有思维跳跃,不着调的一面。然而,仔细想想便会明白,张颂文这么做无非是想拓宽自己的阅历,也间接地告诉年轻演员,要对生活保持好奇心。

...

那些跟随张老师学习演技的年轻演员有没有好奇心我不知道,反正我对张老师太好奇了。

我认为最好的快乐,就是未知的快乐。作为观众,我完全无法预判张颂文下一步会做什么,这反而让这档节目充满惊喜。

如果说节目里的所有明星嘉宾构成了一个圆,那么这个圆里的圆心就是张颂文。明星嘉宾们来到张颂文的家中,都会受到张颂文的牵引。

他们之间的交谈,从任意一个想法、话题的展开,都可以不断地向下深挖。

张颂文看似思维跳跃,不着调,但细细想来,但凡是由他牵引的话题,都会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收获感。

他对于生活和工作的见解,都充分展现了他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当他聊起演戏的话题时,那种认真专注的神情,足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演员工作的虔诚之心。

...

张颂文的个人表现,和节目的呈现效果看似随性,但内在主旨并不散漫。

张颂文的爱好是种花,理想是演戏,但两者的原理相通。节目内容实现了爱好与理想的高度统一,整个节目的气质和张颂文本人的气质高度契合。

毕竟,植物需要扎根土壤才能长得好,演员需要扎根生活才能演得好。看张颂文种花养花,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可以把戏演好。

...

而且,张颂文还喜欢打磨木料,可以对着一块木料仔细打磨许久,这或许和他对演技打磨的态度是相似的。

张颂文喜欢在大白天跑进小树林,闭上眼睛让自己进入心流,锻炼自己的想象力。这个看似莫名其妙的行为,其实也是为了保持他作为演员的敏感度。

张颂文坦言自己的生活爱好,很少需要和别人一起完成,可以理解为他是个喜欢独处的人。

然而,喜欢独处的人一般不太愿意主动社交。但张颂文对他人却抱有天然的好奇,他会主动和村子里的人攀谈,会主动跑到别人家里串门。

静若处子,动若疯兔,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

...

张颂文说:人要对生活保持好奇,要创造阅历丰富自己。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别人家会认真观察细节,哪怕是看到一张照片,也会习惯性地分析人物。

仿佛在他的眼中,总有无数有趣的事物,正等着他去探索。

...

张颂文骨子里的浪漫,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有个小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他说他深信植物是能够听得懂人话的。由此可见,他喜欢养花种花,是因为他深信植物像人一样有灵魂,需要被用心呵护。

虽然他引用达尔文的书去论证自己的信念,但在我看来,植物能够听懂人话,还是有些匪夷所思。

毕竟,人和人沟通都很费劲,植物和人甚至都不是一个物种,又怎么听得懂人话?我认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

其实,当张颂文说这段话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闪过辛波斯卡的一首诗,《植物的静默》。

在这首诗中,辛波斯卡认为人与植物的交谈是“单向”的,人只是单方面的诉说,至于植物能否听懂我们的话,我们无法证明。

我相信植物在听,我相信它会懂,这份相信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然而,辛波斯卡明知道植物「不可能」听懂人话,还仍然坚持向植物诉说的举动,赋予了整首诗一种悲观主义式的浪漫气质。

张颂文不同于辛波斯卡之处,是在于他真的深信植物能够听懂自己,理解自己,即便植物永远不会开口应答,永远保持着静默,他仍然如此坚信。

从这一点来看,张颂文比辛波斯卡更乐观,也更浪漫。

或许是出于这样乐观的浪漫精神,才让张颂文如此珍视当下的生活。

忧虑过多的人,容易行动迟缓。因为想得越多,越发现值得做的事很少。

当代人精神内耗的主要原因,是一边悔恨过去,一边焦虑未来,唯独无法关注当下。

而张颂文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演员,要多体验生活,多观察生活,实际上也是倡导人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当下。

...

我们看过张颂文在荧屏上塑造过许多鲜活丰满的人物,其实是源于他本人的精神世界也是如此的鲜活丰满。

《灿烂的花园》号称首档无剧本即兴真人秀节目。然而,无剧本模式成功的前提,是嘉宾本身要足够有料,才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

很显然,张颂文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足够浪漫,他的人格魅力足够支撑起这样一档综艺。

我很期待在后面的节目里,看到他更多有趣的表现。也期待他能说服我,让我也爱上植物。

以及,他对于植物、生活的那份浪漫的信念感。

...

ps:

辛波斯卡的那首诗原文如下:

《植物的静默》

我们之间的熟悉,是单向的
进展的相当顺利,我知道
叶片、花瓣、穗子、球果、茎干为何物,
四月和十二月将对你们做些什么。

尽管我的好奇得不到回应,
我还是特意向你们其中一些俯身,
向另一些伸长脖子。

我已拥有一系列你们的名字:
枫树、牛蒡、獐耳细辛、
槲寄生、石楠、杜松,勿忘我,
你们却没有我的。

我们正一起旅行。
同行的旅人总是闲谈,
交换看法,至少,关于天气,
或者,关于一闪而过的车站。

不可能无话可说:我们拥有太多共同的话题。
同一颗星球使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
我们投下影子,依据同样的定律。
我们试着理解事物,以我们自己的方式。
那些并不知晓的事物,使我们更为亲近。

我将尽我所能解释这一切,随意问吧:
双眼看到的事物像什么,
我的心脏为了什么而跳动,
我的身体为何没有生根。
但如何回答无法提出的问题,
尤其是,当提问者如此微不足道。

林下植物、灌木林、草地、灯芯草丛——
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只是独白。
你们都没有倾听。

与你们的交谈是如此必要,却不可能。
如此紧迫,却被永远搁置,
在这仓促的人生中。

灿烂的花园 (2024)暂无评分2024 / 中国大陆 / 真人秀 / 张颂文 林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