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魚遊戲》第二季居然拍出了無産階級鬥争的味道了。

成奇勳率領底層遊戲參與者向頂層遊戲規則制定者發起革命。

“沒有槍怎麼辦?”

“搶敵人的啊!”

聽到這個台詞的時候,我瞬間麻了。

...

我記得有一首老歌,叫《遊擊隊歌》,裡面有句歌詞也這麼唱: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鱿魚遊戲》裡象征資産階級打手的粉衣面具人,手裡都配有槍,用來鎮壓和殺戮被淘汰的底層無産者。

而成奇勳那一方則潛伏于床底,等内鬥結束後,他們又通過裝死,伺機奪取面具人的槍支。

後來一路殺上去,也是搶敵人彈藥。當然,最後失敗了,主要也是因為成奇勳這邊出了個膽小鬼和反賊……

...

先不管導演是個什麼成分的人,我懷疑他應該有研究過抗日戰争,以及抗美援朝戰争……因為單獨看劇裡這些作戰策略,他應該是從我們過去的抗戰曆史裡借鑒了一些。

當時作為軍備實力不足的一方,我們抗戰的許多次勝利,就是靠着靈活的偷襲和遊擊戰,搶敵人的武器來打敗敵人的。

...

我原以為《鱿魚遊戲》就是一般的獵奇向爽劇,看完第二季,感覺低估它了。

劇中參加遊戲的大多是負債的賭徒。他們負債的主要原因是太貪了,想要獲得更多的金錢(資本),成為所謂“人上人”。

如果他們老老實實找個班上,雖然也會被資産階級壓榨,過得憋屈點,但不至于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他們參與遊戲就是為了賭一把。賭赢了不僅能活,還能暴富。他們就是想當“人上人”,就是看不起自己無産階級的身份。

他們選擇參加這個遊戲,就說明他們打從心底裡認同資本主義的這套“遊戲規則”——優勝劣汰,叢林法則。隻有少數獲勝的人,才配享有巨額的社會财富,而這些财富就是通過壓榨、剝削、犧牲其他無産者來實現的……

...

作為一個無産階級的觀衆,如果你看《鱿魚遊戲》覺得“爽”,也是因為你潛意識裡把自己代入那個“暫時”還活着的參賽者身上,隻要ta活下來,隻要ta赢了遊戲,掙到好多錢,你就放心了,仿佛你也赢了一樣……

如果ta死了,輸了,你潛意識裡就會覺得,就這麼毀滅吧,也挺痛快的,不是嗎?

等你冷靜下來,發現劇情裡的慘烈,對比你生活中那些看似“溫和”的壓迫,你甚至會覺得慶幸:還好,我沒像ta那麼慘……

其實現實生活中,許多無産者都在被剝削。無論是學生還是打工人,都在拼命内卷,彼此較勁兒,生怕被淘汰。

而《鱿魚遊戲》創造了一批比我們過得更慘的無産者,因為比我們慘,所以你更容易同情,也更好代入。

他們也很卷。隻不過卷輸的代價是死,而且是立刻死,沒有任何回旋的餘地。

所謂爽劇,就是頂層資産階級虛構了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景,來緩沖底層無産觀衆看似“溫和”的現實困境。

它會讓無産者看完後,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那麼慘,于是有信心繼續被剝削。

爽劇最陰險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價值觀,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優勝劣汰的“遊戲規則”。

它試圖給你洗腦,讓你認同它,相信它:這個社會就是這麼殘酷,你要麼爬上來,加入我們,要麼跌下去,變成像他們那樣的垃圾。你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于是,所有無産者都不團結了,都你争我搶的想往上爬,但上面留的位子,就那麼幾個,怎麼辦?

...

這個時候,“樓上的人”看我們相互卷,相互鬥,根本沒法對他們造成威脅,他們就更開心了。

是的,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都是鱿魚遊戲的參賽者,不是嗎?

第一季裡,成奇勳很幸運,他赢得了比賽,拿到456億韓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約是2億2800萬。

有了這筆巨款,他本可以衣食無憂,但他良心過不去,所以他不敢把這筆錢花在自己身上。

于是,他用這筆錢打探消息,購買武器,計劃着推翻“樓上的人”,以及他們制定的“遊戲規則”。

成奇勳,想要的是一場革命。

...



就憑第二季這樣的展開,我願意給它四星。

希望第三季快點播,我很想看看它要怎麼刻畫那些所謂“樓上的人”。

鱿魚遊戲 第二季 (2024)暫無評分2024 / 韓國 / 劇情 動作 懸疑 驚悚 / 黃東赫 / 李政宰 李炳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