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金陵十三钗》,有一次被感动到了。

南京,自古以来是成就帝王将相的风水宝地,有六朝古都之称。可一夕之间,南京沦陷。1937年的南京宛如人间地狱,侵略者残忍无道,他们的屠刀挥向老弱妇孺。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城内血流成河。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于被屠城后的南京,一群女学生和秦淮河岸女人之间的故事。

一群女学生,他们处于最美好的年华,南京大屠杀之后,她们集聚于美国人创办的教堂里,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不谙世故的天真以及对于城内侵略者的惶恐。

后来,这个地方来了一群女人,她们是截然相反的一群人,她们以卖笑为生,举手投足之间便风情万种。

外国友人,女学生,风尘女子,不同世界的三种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一场战争使他们的命运紧密相关。那间教堂成了这群人的容身之所。大街上的尸体堆积如山,数日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他们比谁都要明白,一旦走出这间教堂意味着什么。

女学生瞧不起那群女人的搔首弄姿,她们也看不上这群小女孩的故作清高,两拨人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殊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

侵略者他们将目光转向女学生,只要交出女学生,便可保教堂平安。在他们杀死那些女孩的亲人之后,却让女孩们唱诗为他们助兴。谁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心照不宣,以结束生命来逃脱这次厄运。

...

关键时刻,是这些女人出来救了她们的性命。玉墨出生于良好的家庭,十三岁那年不幸沦落风尘,看着这些本该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她实在不忍心她们像自己一样迈进痛苦的深渊。还有其他姐妹,她们本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却不得已辗转于红尘之中。

她们也是人,对死亡有着极大的恐惧,来到教堂本是为了避难,可她们大多数人如玉墨一般,对同胞有着怜悯之心,心中充满道义,即使心里害怕,也毅然走出那扇大门。

古诗有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似乎这些女子历来被冠以恶名。过早的生活环境让她们深谙世故,她们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曲意逢迎,可她们也曾是一个渴望被爱、被关心的孩子。

国难面前,面临生存与道义的选择,她们选择了道义,她们没有刀枪,没有尖锐的笔锋,在这之前她们只是一群拼命想逃脱死亡的普通人,可命运让她们成为了女英雄。

前几年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我们应该选择原谅。自古以来,战争必然会有流血牺牲,而挑起战争者更是不值得原谅的。那些人说这话的是否想过南京三十万同胞,想过曾经多少实验结果来自于那个非人的实验室,想过潘家峪惨案……还有无数革命前辈们的血泪,今天的太平盛世是多少人曾经梦寐以求的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牢记历史,不忘使命,才能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