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片最令人诟病的我认为其实是结尾,张小斐饰演的叶攀退出了自媒体圈以及对晨晨的洗白那一块。
首先就是,叶攀与晨晨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到最后才知道晨晨是之前试药案陈福军的女儿这件事我就觉得太假了,一个对叶攀影响这么大的案子,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对这个案子所牵扯的家庭关系了解的非常透彻才对,怎么可能到最后自己要离开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呢?

其次就是对晨晨的洗白,当晨晨知道叶攀作出的报道间接的害死了自己父亲的时候,对叶潘的情感态度是憎恨的,但是就因为叶攀轻飘飘的几句话,晨晨的情感态度就瞬间洗白,开始向着夜攀说话了,咱就是说这个情感转变来的也有点太快,太不符合常理了吧,对于一个失去至亲的人来说,心里有多痛。都是可想而知的,怎么可能因为几句话情感就发生360度转变呢?这就可以看出导演。没有把人物关系与情节这两个元素平衡好,只是单纯的想把人物关系进行改变,却忽略了情节上的真实性。
再其次就是叶攀退出自媒体圈这件事,都知道叶攀是为了再制造一个热点,用来减少网络舆论对尤茜的压力,但是这就完了吗,就因为这一个对自己整个事业中最单薄的一点,就要使自己退出自媒体圈吗,这种退圈的动机未免也太单薄了吧。
而且这样的情节设计真的好吗,要知道他可是这部电影中少数几个愿意调查清楚真相再发文的人,愿意去抵制谣言追求真相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应该在媒体一线。去抨击去抵制那些片中像张子贤饰演的人品低下的只为流量和钱财不考虑。后果的小人吗?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如果连这样的人都要离开媒体圈的话,那不就像这些不文明行为,这些低劣的行为低头了吗?可能导演想用这种方法进一步的进行讽刺,但是这种情节设计方法更像是一走了之,不管后面该怎么办了,也不管该怎么抵制了,只是把问题提出来,往这一扔,电影中丝毫不提及该如何解决与避免,这种电影倒不能说没有意义,只能说意义不是很深刻,表现的比较浮于表面。
同时到结尾处,我还有一种这个故事没讲完的感觉,最后就是叶攀看似轻松的放下,实际上之后的故事才是影片最应该呈现的,叶攀该如何面对这些人的质疑声,该如何的进行自我调整,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其余的就是这里要点名表扬一下梅婷老师,演戏极具感染力,把那种失去孩子之后又遭遇网暴的眼神空洞,六神无主撕心裂肺的痛苦,演绎的非常好,看的我都心里非常难受,达到了悬疑片的效果。
其他的演员也就还行,但是张小斐老师。可能也是我不常看她演的悬疑剧,感觉他还是喜剧片里面的张小斐老师,那个口音太具有喜剧味儿了,我在观影的时候感觉有点跳戏。

最后除了结尾的情节,前面的情节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我认为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悬疑效果做的也还不错,各种声音的蒙太奇剪辑,一顿渲染气氛。
还有一点就是我很想说的是,本片的片尾曲与本片的整体色调太不搭配了,一个讲很沉重事实的电影,怎么配了一个无比欢快有点像喜剧片的片尾曲呢?反正我觉得不太合适,因为一部电影的片尾曲,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成为整个电影在宣传上的明信片,是具有带火影片的作用的,有很多影迷,不是对这部电影有多感兴趣,而是因为喜欢电影中的音乐,从而选择来看的这部电影的,所以我认为影片的片尾曲要与整部电影所想表达的主题风格相匹配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其实对陈思诚的悬疑片,我已经不是那么太感兴趣了,套路化相似度极高的情节,千篇一律的人物,这几年就《三大队》是最棒的,其余的什么《默杀》,《消失的她》,后几部的《唐探》系列,《误杀》系列还有今天的《恶意》,其实我觉得大体情节以及风格都大差不差,拍摄手法也大差不差,所以看着就没有那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