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檔,涉及到的電影類型非常的多,上映的電影也非常的多,一共是13部。
除去那些比較冷門的電影,下面是我認為比較熱門的幾部電影(在這裡的熱門不是強調它的票房有多高,而是我認為這些電影在電影院的拍片率相對來說比較高)
其實今年的11檔電影令我非常失望,我相信不光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從今年十一檔各個電影的票房就能看得出來,這麼多電影的票房加起來才20億出頭吧(當然我們也不能否定有非常棒的電影,比如說《隻此青綠》)。
票房這麼低的原因想必大家也是知道的,都是爛片,你就看上面的這個分數,也就這部電影,分數還湊合,其他的電影那簡直就是一塌糊塗,全都是拿過來蹭十一假期的熱度的商業電影,這些導演拍電影已經不是為了追求藝術了,而是為了錢,但是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現在的觀衆眼光越來越毒,這種電影已經是不會有多少人買賬了,我就敢說今年11檔的電影,沒有幾個能回本的。
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導緻我原本沒有想看這部電影的,最後還是走到電影院看了,看完就得出一個結論——抗美援朝志願軍主題的電影再這麼拍也要爛大街了。
以上這四部電影可以說是抗美援朝志願軍主題大制作電影的全部了,一年出一部而且評分非常的集中,說明影片的整體水平非常一緻,但是票房卻越來越少,雖然志願軍第二部比志願軍第一部的票房會多一些,那也是因為今年十一檔電影實在是沒有什麼可看的了,所以大家都選擇了分比較高的這部電影,我敢做個假設,假如《749局》拍的非常棒,豆瓣評分上個八點幾,那這部電影肯定會顆粒無收。
為什麼呢?
因為這四部電影,雖然描述的是志願軍不同的戰役,不同的聯隊發生的故事,但是在各個方面,我認為都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基本都是按照一個模型拍下去的,戰争線就是打仗,然後遇到硬茬之後利用智慧将敵方擊潰,最後在戰争雙方全部死傷慘重的情況下,我方赢得了勝利,情感線上就是一家都上了戰場,但是有死有活,因此來做一個情感上的升華,還有對于犧牲戰士的記錄與渲染。
這樣拍就導緻四部電影,在叙事模式和整體風格上幾乎相同,人們看了這部就肯定知道那一部也是這樣的邏輯,就沒有興趣走進電影院,再花一份冤枉錢去看一部他們事先已經知道邏輯的電影了。
雖然抗美援朝這種紅色題材的電影能弘揚正能量,令我們看到曾經的先輩們為我們現在的和平生活做出的貢獻,令我們永遠記住他們,但是你像現在的這四部電影拍的真的太千篇一律了,已經沒有啥太大的創新了,對觀衆已經造成了視覺疲勞了,觀衆已經不願意走進電影院去觀看了,對這種正能量東西的傳播自然而然的也就會不如逾期了。
所以在這裡我認為接下來如果這個主題的電影還想繼續維持前兩部(長津湖、長津湖水門橋)的輝煌的話,叙事模式與風格真的應該改一改了。
雖然如果續集要是換叙事模式與風格的話,可能會與前兩部在整體風格上會非常的不搭調,但是我覺得如果還是用一模一樣的叙事模式來繼續拍3的話,票房還有可能會繼續下降,因為要是拍成了,那可就是有五部整體風格一模一樣的電影了呀。
更換的叙事模式與風格可以參考張藝謀導演的《狙擊手》可以把切口放的小一些,像《狙擊手》一樣,找一些抗美援朝戰争中值得弘揚的紅色故事,這些故事可以來自于戰争中的不同時期,不同的人,不同的群體,選好故事後,再細心打磨,整部電影就講一個故事,将他的人物塑造的細膩一些,整體的叙事流暢一些,細節塑造的更加精緻一些,整體的抒情性再好好的設計一下,使觀衆能夠沉浸在這個故事裡,對這個故事記憶猶新。
希望《志願軍3》會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