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节目的形式,和去年的《认真的嘎嘎们》很类似。

但是,后者的口碑极差,最后毫无疑问是扑街了。

相声小品是我们国内的传统喜剧形式,目前已经发展成熟。

这个类型基本被德云社垄断,也是腾讯系的头牌喜剧节目。

而脱口秀是舶来品。

从举办第一季《脱口秀大会》以来,历时五年,脱口秀也基本完成在中国的本土化转型,正处于最好的风口期。

当然,笑果的这些节目,也都属于腾讯平台。

可以说,几乎所有成体系的,成熟的语言类喜剧,都有人做了,而且都做得很好。

剩下的,就是些玩得就比较杂,比较花的类型——也就是利用布景、道具、音乐,以及演员的形体等,来制造喜剧效果。

现在,爱奇艺也想搞自己的喜剧节目,就只能从这些“剩下的”里面下手。

能看出来节目的策划意图,无非是想在综艺市场,确立自己独特的类型、风格,好与其他平台的喜剧节目差异化竞争。

我认为,这样策划的初心是好的,也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第一期看完,我觉得亮点挺多。

每一个作品的类型都不一样,很丰富。还顺带着科普了许多喜剧小知识。

比如,传统喜剧与素描喜剧的区别,什么是sketch,什么是狗坨子等。

...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作品,也都刚好排名比较靠前:

虽然洒狗血,但看着很过瘾的《三狗直播间》;

虽然莫名其妙,但又能莫名戳中我的漫才《大巴车上的奇怪邻座》;

还有把一个声画不同步的创意,玩到飞起的《一心不二用》。

这三个作品的笑点,都很另类,奇特,都达到了一种出其不意的抓马效果。

而最受欢迎的两个作品,《三毛保卫战》和《互联网体检》则是准确命中大众的痛点。

...

就像利普斯所说的“幽默的主观”那样,能把大多数人逗笑的喜剧,一定是和大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脱发”以及“VIP会员还要购买超前点播”,这些内容都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贴近当下的那些热点话题。

它们特别容易勾起我们的主观情绪,所以很快就能实现共鸣。

《三毛保卫战》里的演员,都是剧院里的老戏骨,演技可谓是惟妙惟肖。

...

剧本编排上,则是将抗战正剧的剧情嫁接到脱发问题上,这个视角的转换十分新颖。

原本很无厘头的故事,被演员一本正经地演绎过后,显得更加搞笑了。

可以说,这个节目拿下第一期的最高票,实至名归。

不过,我要额外再吐槽几句。

《互联网体检》这个作品,紧跟热点话题,舞台最终呈现的效果也不错。

但是,马东真没必要拿这事夸自己的东家爱奇艺,大谈特谈什么平台的“格局”。

...

取消超前点播,本来就是因为政策施压,不是因为平台方的良心发现。

在此之前,平台方确实吃相难看。

...

迫于政策压力,平台方知道:反正我不能再花式捞钱了,那么就干脆装成一副我是“主动”放弃收费的样子。

怎么?你们平台方做不成恶心人的事了,我们用户就要上杆子感谢你们不成?

...

平台方的算盘打得可真好,先立一波所谓的“格局”,再顺便收割一波夸奖。

看把你们聪明的!

到底怎么回事,你们真以为我们用户不明白吗?

要我说,既然得了便宜,就别再出来卖乖了。

本来挺好的一个讽刺作品,现在被你们这么一顿找补,给整得有点恶心……

不过,一码归一码。

这个节目很好,演员和作品也都很好。这都值得夸。

至于平台方,就别趁机刷什么存在感了。因为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们都知道,喜剧节目确实难做。

但是,最难做的,还是那些在底层挣扎,仍然不放弃理想,努力坚持产出好作品的工作人员们。

而在平台方的背后,只有等待收割成果的资本家。

所以,夸平台?

真没那个必要。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2021)暂无评分2021 / 中国大陆 / 真人秀 / 马东 黄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