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8.2
久仰,正好在夏日搭配《忧郁的热带》观看,文字和想象得以具像化。
佳作无疑,值得肯定。(虽然不闷,睡了半小时后重新看;中间还因为吃饭打断了。)
别样的公路寻旅探险,既是作为使者的科学考察也是梦的探险和自我找寻之旅。沉浸感很强,观感不错。对于一部第三世界新电影而言,完成度较高甚至有些趋于常规封闭了,情节似乎还是有俗套观念的残余在先。对历史和日记的记载取材,应该说没有问题,但虚构的演绎有时候过度有时候又落入窠臼。但相比美国式的《与狼共舞》要切实许多了。取景和表演甚至都尽量还原和贴合客观真实,很想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即便如此似乎仍不够自然,而黑白的色调也是出于复古的目的?根本上是神秘的超验力量仍未深刻到主体感知的维度-像《布米叔叔》那样,而更多仅是停留在神话叙事和历史寓言的呈现。
核心母题体现在文明初遇的场景,观念、信仰和认同的差异冲撞。
地理环境上,沼泽和雨林孕育着疯狂和梦想,对自然的敬畏和禁忌,规矩和方寸。
烧毁亚库那-自杀般献祭的行为,不知道为何令我想到乡愁中的多米尼克,在那个土著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个时代绝无仅有的奇迹和信仰的力量。
站在历史和现代的断崖,依旧有轮回和转机,的确有《百年孤独》的印记,以及社群中原始而纯粹的政治性。包括无梦症和百年孤独的失眠症也有所吻合。
真幻交织,梦和现实交汇,记忆和遗忘交替。梦比现实更为真实,梦幻和直觉的真实比实证和经验的准确更高,这是西方人所无法企及的。
两则故事、两重时间构成的平行张力,空间和时间重复的即视感。(就像《武士和女俘的故事》)普天之下无新事,一切故事都在反复重演。我曾经杀过你,在40天、40年等等以前,这完全是《小径分岔的花园》的结尾。
结尾的彩色镜头很震撼,无异于“阿莱夫”,只是依旧略显生硬,有些说教气。
很多符号化意象:Yakruna亚库那,古拉卡圭,豹子与蛇(西方殖民者和土著?)。
维度 ★(1-10) 级别
个人感受(观看价值) 8.1
思想/社会/历史/时代价值 8.4
叙事水平(文学/文本价值) 8.3
技术完成度/美学创新(视听效果) 8.1
选角/表演 8.3
25‘7’17
值得二刷
我的影评合集:Aleph-我的影评
简评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政治与新浪潮
评分:B7.5,三星半。此类纪录片不能用一般的艺术价值去衡量,至少应当在历史和政治性方面给予考量,在对观众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战争终了》看此片。)关于政治:对历史和政治背景-越战-依然所知寥 ...
生平简介:让·维果(1905-1934),享年29岁,创作生涯仅其在世的最后4年。诗意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启发法国新浪潮的灯塔。以下简单介绍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作为导引。我们时代的电影人:让维果(1964)评分:B-由 ...
札记
评分:B-由于让·维果逝世过早、影像资料过少,只能求诸相关人士的采访,在生平的回顾的同时插入其电影段落作为补充。(集中讲述两部叙事片)作为背景资料扩展了解有帮助,但干货不多。梅尔维尔任其副导演。其父作为政治犯死于监狱、这段早年经历对 ...
评分:B+7.8简评:越来越喜欢雷乃的风格了。文学性/艺术性、政治性/思想性,交融浓密。故事以60年代的西班牙弗朗哥独裁统治为背景,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开始尚有疑惑。毕竟不仅对我来说陌生,应当说政治行动、地下组织离现在的社会太遥远 ...
评分:B+7.9蔡明亮的电影序列有着微妙的连续性-于演员、风格、剧情均有体现-交错编织成孤独和情欲的奏鸣曲。(详见其他影评)《你那边几点》几乎是《广岛之恋》的现代版:短暂的邂逅和分别,从此爱上一个人-由人追随到她的一切-爱上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