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一起在书房看的这部电影,彼时半岁的闺女正在卧室睡觉。

说实话,若不是当了父母,这部剧的逻辑我们是想不通的。老公和我,两个人向来都是热爱对电影吹毛求疵的人。

我们也许会说,“这个爹真傻x ,没有智商”“这个妈妈为什么会放弃豪宅不住住高层?”

然而,我们都从这个小故事身上收到意外的满足感。

恐怖片得高分有几大法门:

1、首先,在节奏和场景设计上,需要让人释放应有的肾上腺素。这个电影在几个元素的设计上非常不错,比如乌鸦、凌晨不开灯、鬼影、神秘的仪式、独眼的老妇女等,这方面做足了功夫,节奏又非常紧凑。

此时,氛围感已经拉满了。

2、其次,逻辑设计要自洽。此逻辑指电影自身的逻辑,比如爸爸对已逝女儿的执念、女儿对父亲的爱、妈妈爱娃胜过爱老公、为救自己女儿的老巫婆…这些都是自洽的。

如果讲剧外的逻辑,非得撸袖子论一论主角的智商,这个太不讲道理,不如去玩剧本杀来的痛快。

3、最后,结局要爽。

爽是什么?比如,如果主角煞笔,结局最好就别活着了;如果涉及到小孩子的,结局千万不要太残忍 。

因为恐怖氛围本身已经让人十分不舒服了,结局如果再让你膈应一下,肯定就要换来差评了。温子仁的《招魂》系列,其中一部的结局好像男主在招魂过程中,结果被恶鬼附身,让人非常不爽。我记得当时骂了导演好长时间。

现在当了妈,更看不得脱轨的结局。再一个,温子仁系列的恐怖片,8成都是“爽”的结局,要不然谁给他高分。你以为那些二十来岁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能理解那些发生在“已婚带娃”的房子里的恐怖片的逻辑?他们总会说,“这个爹好傻x,这个妈没脑子”。

看这种片,并且愿意给高分的,想必多是一些有着大量父爱母爱“多巴胺”的有娃群体吧。

所以这部剧的结局——已经被换了魂的小女孩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小心翼翼贴近“妈妈”的场景,是让人有满足感的。

向来毒舌的老公,竟然祈祷着,“千万不要有反转。”

也终于理解,为什么高评分的恐怖片,比如温子仁系列,场景设置全都是一栋房子,一栋住了一家老小的房子。

因为家向来不仅仅是家,也是道场。如何在这道场里躲避恶、躲避欲望、躲避执念,是需要修炼法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