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柒
两年后原班人马归来,《向往的生活》好像变得“不会生活”了。

蘑菇屋这次安在了乌镇,从田园牧歌变成戏剧人生,扫洒庭除退居二线,排练作品成为日常。
狗老了、鸭走了,何老师的腱子肉练成了,彭昱畅的发际线保住了,但又有了瘦到让“家长”们担心的忧虑;“大哥”张艺兴依然温暖贴心,“妹妹”张子枫已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虽然已离开灶台,今年黄磊因为戴呼吸机睡觉而被送上热搜。
“我们现在是一个旅游纪实综艺,”闲聊中,何老师向初来乍到的艺兴介绍着节目定位。昨天大家坐了一下午,“啥也没干,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黄老师带着大家出去吃了三顿饭,而外卖成了新的餐桌主角。

熟悉的烟火气、温情的家人氛围还在么?当生活遇上戏剧,是高级还是无聊?
弹幕里,观众已经吵翻。

熟悉的家人陌生的规则
时隔两年,《向往的生活》带着全新的面貌回归,引发了一场关于"变"与"不变"的热议。
先说变化,新一季的蘑菇屋,从以往的乡村田园搬到了文艺气息浓厚的浙江乌镇,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取代了熟悉的庄稼地和稻田。

角色也随之转变。黄磊从终日与锅碗瓢盆为伴的“黄小厨”,转型为指导年轻成员排戏的“艺术总监”。何炅作为大家长的关怀气质依旧,但更加沉稳。预告片中,黄磊坦言“恍惚不知所措”,何炅立刻拥抱他,两人间“我还是会做饭给你吃的”、“我会吃的,虽然我夸没人信了”的交心,既温暖又带点调侃,生动诠释了老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和守护。
张子枫安静地承担起买外卖等日常事务,拿着外卖的样子被网友笑称“像极了《小鬼当家》”。张艺兴和子枫去摘葡萄,两人在田间并肩漫步、葡萄一个个往嘴里送的画面,让观众感慨:文艺片女主和她的呆萌哥哥。

赞助变得有些”硬核”。长期陪伴的特仑苏悄然退场,新一季迎来了蚂蚁保、绿源电动车、广汽传祺等一批新赞助商,衣食住行全方位覆盖;老朋友江中猴菇则对着黄磊贴脸开大,专门定制了胡椒味猴姑米稀,不知道会不会让何老师上头。而广告植入频次与力度远超以往,也令部分观众吐槽“商业化过重”。

熟人间的松弛感,以及无计划带来的状况外幽默还在。彭昱畅被黄磊与何炅临时拉来演话剧,上一秒拿到剧本,下一秒已经上场走位,把本就虚到恍惚的彭彭搞懵了,像极了神游没听讲却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我。但在一众优秀演员的感染下,彭彭也很快进入角色情境,声情并茂的演绎不仅让两位家长自豪,屏幕外的观众都觉得欣慰。


张子枫从国民“妹妹”成长为最年轻影后。她褪去了早期的青涩与不安,整个人沉淀下来,夏天戴毛线帽独自安静,在剧院里默默观察,买面条时靠在收银台边发呆。每个瞬间都让人感受到她的成长。

张艺兴的“回家”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在剧院被cue即兴表演敦煌片段时,他落落大方,台词清晰,让黄磊在台下忍不住向身旁的人夸赞“这普通话说特好”。这两年他的事业多点开花,“体制内”的国话演员,周星驰抛来橄榄枝,打造自己的音乐厂牌与偶像帝国,回归蘑菇屋就很有那种家中长子衣锦还乡的感觉,心性与气质都沉淀下来了。
当年满院乱窜的小H和小O,如今身材发福、步态迟缓,安静地趴在地上。总在角落“思考鸭生”的哲学家彩灯,也永远缺席。何炅一句“少了一个哲学家”,黄磊接话“我一直以为彩灯会把我送走,如今彩灯走了,就剩俩老登”,镜头里的大家都沉默了。

新一季是高级了还是无聊了
第八季以“戏如人生”为主题开启新篇章,却在观众中引发截然不同的反响。要理解这种争议,或许需要回顾一下往季节目那些让观众念念不忘的“名场面”。
回望过去,《向往的生活》用田间地头的烟火气治愈了无数人,“劳作换食材”不仅是核心规则,更催生了无数经典且富有真情实感的互动。第一季宋丹丹魔性洗脑的《心火烧》,第二季刘宪华、彭昱畅和嘉宾们一起水田插秧,第三季“瓢哥”的“疯狗”式进食……那些劈柴、烧饭、收割玉米的劳作,不仅精准切中了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理想化想象,更让“蘑菇屋”成为一个具有信任感和归属感的情感符号。
然而,来到乌镇的第八季,用大段的剧本围读取代了往日的劳作场景,节奏明显放慢,甚至出现了冗长的沉默镜头,大家探讨表演呈现方式的讨论令人焦灼。这让部分老观众直呼“找不到熟悉的滋味”,感觉“像看话剧排练花絮”,认为节目丢失了最核心的“烟火气”。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恰恰能够折射出观众对“慢综艺”内核的不同理解:是更看重具体的生活形式,还是更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这场"乌镇实验"试图打破慢综艺的固定模式,让戏剧与生活自然交融。
好不好看,答案仁者见仁。但在慢综艺面临瓶颈的当下,这种突破舒适区的尝试本身就值得肯定。生活的模样从来不止一种,而敢于重新定义"向往"的勇气,或许正是这个八年老牌综艺在新时代找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