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泡沫经济里的情感价格

(文/火神纪)

  吹泡泡,吹泡泡;看着泡泡变大了。

  吹泡泡,吹泡泡;看着泡泡不见了。

          ——Αρηδ·题记·《吹泡泡》

  小时候我们都曾喜欢过那些五颜六色的泡沫;拆掉一枝圆珠笔,用笔身醮点肥皂水,再轻轻一吹,然后看着五彩缤纷的泡沫在阳光下飞起。只是我们都知道那些泡沫脆弱得连一阵稍大的风都经不起,只要轻轻一碰,它就破灭了。

  第一次知道破灭这个词,并且知道得如此形象,也许就是从某个那么美丽而又消失得如此彻底的泡沫开始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原来我们长大了之后依旧如此迷恋那些那般如梦如幻的泡沫。以至于我们这般如痴如狂地追逐那些可望却不可及的一切。

  华尔街是不是我们渴望的那个最大、最梦幻的泡沫呢;我们追逐,甚至就生活在那个泡沫里;住在我们住在那个随时都将灭亡了的虚妄里。当我们把生活里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那些易碎的数字和曲线里的时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反而变得不那么真实了。

...

  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是一个风格多变的导演,我们可以细数他曾经在电影史里所拍过的那些风格各异的电影;可是我又如何能够接受一个拍出了《天生杀人狂》的导演竟又拍出了如此中规中矩的《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次贷危机、经济风暴、银行濒临倒闭、超级企业宣告破产、美国财政部援救……这些在财经新闻上已经耳闻能详词汇说明奥利佛并不像我所想像的那样自大,这部翻拍自己自己1987年的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华尔街》(Wall Street)或多或少表达了奥利佛向主流市场示好某种意愿;只是,这还是我所迷恋过的那个奥利佛吗?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里的那个奥利佛——自我,独立、率性而勇敢。可是,这并不能把这部平庸的电影从口诛笔伐的泥塘里拯救出来。

...

  单就情节的铺设而言,这是一部相当泛味的电影。电影的铺垫过于仓促,以至于某些剧情看上来极其的单薄。希亚和迈克的两场复仇,希亚与凯瑞之间的爱情,以及迈克与凯瑞之间的亲情;再加上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上寸土必争的职场交锋。这部想把一切都讲明白的故事,到底没能表达好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既要涵盖所有一切,势必在每个点上所能投放的精力都有所削弱。两个多小时里要讲完那么多个故事,想来繁华无限而细腻不足;以至于所有的故事都讲完了,而所有的故事却都同样都没能讲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