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洛奇始终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底层和工人阶级,这次他加入了前几年很火的难民问题。
刚看完的感想是:剧本工整,情节老套,除了狗狗Marra以外全无惊喜,异常温情的结尾可能只会在梦里发生,让人怀疑是否是老头子的电影了,再怎么努力煽情,女主母亲送饭的片段也远比结尾感人。观看时不自觉地在心里吐槽几个在酒馆喝酒的locals“四五点下班没事做只能去酒吧喝酒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吧”。男女主之间亦友亦亲的关系并不生动,其他角色的塑造也显得有些单薄。
老橡树除了批判工人们狭隘的种族观点,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男主介绍旧时照片,工人们在上个世纪一起游行抗议,但最终他们还是失去了一切。这些工人在影片中被塑造成相对“反派”的角色,因此对于他们的痛苦,我第一时间的想法是,相比起这些失去了国家的难民,这不过是发达国家底层民众的无病呻吟。然而这是一种自大盲目的理解, 痛苦是否可以,是否应该被比较?身处不同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无法理解对方的苦难,但谁有权力决定什么样的痛苦才是值得被书写的。很多电影,因为他们所表达的议题很敏感,当我们讨论电影时,往往不自觉地把更加关注议题,并给它贴上标签,而忘记讨论电影本身。我认为自己对老橡树就犯了这种错误,我也认为唤起人们对议题的关注和讨论,本来就是肯洛奇赋予这部电影的使命。肯洛奇没有把人物纯粹地标签化,而我应该学着用更多视角去看待问题。
观后感,而非对影片本身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这个世界是会变的,但是它不会因为你改变
阿隆重情义,沉默隐忍负责,在影片最开头就用“阿隆和爸爸越来越像了”揭示了其性格。杨导镜头里的台北,并不一定是台北,它可以是任何一座现代都市,西门町和银座并没有什么不同。背景中充斥的富士相纸的广告和霓虹灯的招牌,都是资本主义,西方世界 ...
建立连接
为什么会喜欢Oasis?我记得一个很有趣的评价是说“Oasis的技术和和弦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拥有震撼心灵的力量”。我知道自己彻底爱上Oasis是在看了knebworth的演唱会视频之后,我是一个被视觉和听觉共同主宰的人,我也是一个在音 ...
我读了W.A.读的《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
W.A.带来的一则小品,看的还蛮有趣的,我更倾向于看(当然对这部作品来说也许不应该用“看”这个动词)W.A.妙趣的短片。这部短片有三个明显的特质:套娃,舞台剧置景,和表达方式。套娃作家在Gipsy House-亨利在派对-加尔各答的 ...
(7/10)划拉一片地方,让角色们在里面自由发挥
上周六去看了白塔之光在慕尼黑的展映,这片从年初柏林开始口碑就不错,我也一直期待。此前没有看过张律导演的作品,看的时候觉得意向很多,我不知道以什么主题思路来理解它,映后和导演的Q&A环节给出了一些提示。根源巴黎老同学的自杀,欧 ...
24/05/2023记录自己戛纳看的第一部
相比起来aki就是那个更简洁的导演。他既重视表达的内容,又重视表达的形式,更加分的在于aki是一个极为擅长做减法的导演。形式上,男女主的衣服颜色是最明显且可理解的部分。在影片的开始,男女主互相不认识彼此的时候,女主穿蓝色衬衣外披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