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阵》这个片名起得妙。

叫它《狗阵》而非《狗镇》,既避免了与拉斯·冯·提尔的作品重名,也更契合影片的主题。

从表面上看,“狗阵”是指一大群流浪狗拉开的阵仗;从更深层来看,“狗阵”是指“狗一样的生活迷阵”。

...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类似的隐喻和象征,是一部由各种“视觉符号”组成的电影。看片过程中,我时时感到困惑,想弄明白其中的很多情节和细节究竟要表达什么。因此,本文将重点谈谈影片的“视觉符号系统”。

...

而故事情节、镜头技法等方面,可能就没太多好讲:比如贯穿始终的标志性横摇镜头,在贾科长早年作品中并不少见。

而且,我对这种用以低像素胶片质感的影像,来呈现西部落寞工业小镇的自然风貌,也不是太感冒——这可能跟我是新疆人有关系。我不觉得管虎在“猎奇”,我是觉得还不够。

狗阵,在影片中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狂暴的狗群从山坡俯冲直下,导致行进中的大巴车侧翻;第二次是二郎缓缓地推着摩托车,载着奄奄一息的黑狗,在群狗的注视中安然地通过“狗阵”。

...

同样的“阵”,为什么一次能通过、另一次却不行?

这是有寓意的:狗群,是被时代抛弃的底层人的隐喻。

1、狗群 = 底层

这层意思已经借片尾的一段台词得以昭示。看到黑狗和黄狗的孩子出生后,窗外的人说:

——“也不知道以后这些小东西啥命。”

——“但愿比它爹强。”

究竟什么样的人会继续重复上一代的悲惨命运,绝难实现阶层的跃迁?——唯有底层。

另外,影片开场的司机也说:“镇子上的人一迁走,狗都留在这了”——流浪狗,原先也是有家的。只不过在时代的狂飙突进中,它们的房屋被拆、主人搬走,这才从养尊处优的境地沦为被喊打喊杀的“底层狗”。

...

对“底层狗”来说:人类在路上的车速一快,我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凭什么?而且,在这大巴车上坐着的明明也有底层人(二郎),干嘛非要底层互害呢?弟兄们,是可忍熟不可忍,冲啊!......

这就是第一次狗阵发威,大巴翻车的表意。

...

第二次穿越狗阵,情况有所不同:“底层狗”发现坐在车上的是它们的同类(虽然只有一只)——看来终于有人能够看见它们、并愿为它们放慢车速了。于是它们不再闹腾,而是默默伫立原地,用目光送上自己的祝福。

哪怕群狗依然上不了车,依然被留下,可它们获得了尊重。

所以“底层狗”想要的,就这么简单:被看见、被尊重。而非那种不由分说地人见人打、围追堵截。

2、二郎 = 黑狗

为渐进式地描画“人狗情”,《狗阵》的中段采用了很多温情脉脉的宠物片元素(如下冰雹、给狗洗澡),这与影片先前冷峻的纪实风格产生了一定违和。

但需注意的是,影片中的“人狗情”并不像《忠犬八公》那样当真是为刻画“人狗情”,而旨在说明二郎就是黑狗。

...

这都不是暗戳戳地提醒观众,而是近乎于明示。

首先,二郎与黑狗的命运何其相似。

曾经的过失杀人是二郎洗不去的耻辱;而“狂犬病伤人”是黑狗摆不脱的污名。一人一狗都被社会排挤、他人嫌弃。

黑狗一直被打狗队视作心腹大患,二郎也是派出所的重点关照对象;打狗队对黑狗的穷追猛打,恰似胡屠夫一家对二郎的紧盯不放。

...

其次,还有大量画面细节指向“人狗合一”:

比如二郎选择撒尿的地方正是黑狗撒尿的地方。狗的领地意识很强,人狗的第一次冲突即源于此。

再比如二郎出狱要拍证件照,黑狗领证也要拍证件照。二郎被要求“不要笑”,黑狗被要求“莫乱动”。

...

3、失语 = 狂吠

彭于晏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不说话,我不太同意这是因为他学不好甘肃话、管虎干脆不让他说,以免露怯的讲法。

而是,这个角色本来就不该说话。

其一,真正的底层是无声的。现实中人们所能看到的,往往是有心之人代为发声。

其二,就二郎的具体处境而言,是该达到失语症的程度。

...

所谓“失语”,往往是由内外四个因素所致:

从外界因素看,源自“面对社会的被抛弃感”和“面向世界的陌生感”。从内心因素看,源自“沉重的负罪感”和“长久剧烈的痛苦导致的麻木感”。

以上四条,二郎全中。所以失语是“正常”的,而绝非噱头。

这让我想起《德州巴黎》中的Travis——影史经典的失语者形象:被抛感、陌生感、负罪感、麻木感同样全中。

...

这一幕拍得极好,尤其两位演员的表演:伴随二郎“失语”的持续,佟丽娅的泪水逐渐噙满眼眶。可与此同时,她嘴角的笑意也愈发张扬。

这个“哭笑不得”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佟丽娅开口问他前,就已经猜到了答案。她对二郎的回答本不抱期望,就是试探性地撩一下......

结果一撩之下,“果然不出我所料”。于是,佟丽娅就觉得这事很“可笑”。

而二郎的反应也同样如此:我都已经点头了,你就该“见好就收”,却还要“得寸进尺”地继续问,你想听到什么?对那种不可能不存在之事,我不知如何作答,喝酒就算回应你。

...

俩人再见时,二郎骑着摩托从佟丽娅身旁疾驰而过,一眼都没看她。而那个时候,佟丽娅也即将出发——请注意此时歌舞团喇叭播报的内容。

言语不能抵达的地方,是人心。管虎懂人。

当语言变得“没用”了之后,那口中的“失语”就约等于是内心的嚎叫。

所以,黑狗对人的狂吠,跟二郎要么不说话、要么出手打架是一样的。他们的内心存在着同样的压抑。

就想想二郎和贾科长手下的两次冲突:第一次,二郎默默地挨了一巴掌,转身逃走;第二次,他勇敢地扇回去,由此导致三方大打出手——这是黑狗对人的方式:要么躲要么咬。

...

说个细节,影片前两次翻车在画面上用了相同预警:大风吹着“俄罗斯刺沙蓬”(风滚草)滚滚向前。就以下这种植物。

...

6、灰狼

动物园走失的灰狼是“自由”的符号。或许有人将它当作从未出现的一个麦格芬,其实不然。

灰狼开场就出现了,唯独那一次。大巴侧翻后,有小女孩指着前方说道:“奶奶,那有条大狗。”奶奶回应说:“那哪是狗啊,是狼!”

灰狼是第一个得到自由的,最终离开狗镇的二郎(狼)则是第二个得到自由的。

...

8、指挥交通的疯子

警察介绍“疯子”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被狗咬了,但又补充说也可能不是。所以,你可以把“疯子”当成被那个时代逼疯了的人的缩影。

最后也是“疯子”,将动物园的其它动物放了出来。人类的动物园,是动物的监狱。如果你对福柯的理论有所了解,大概知道“监狱”和“疯癫”二者的关系。那么由一个疯子来“解放”监狱的动物,同类救同类,也算顺理成章。

...

10、敬酒

影片中几次敬酒情节,不为强调江湖规矩或人心险恶,只为凸显二郎与人群格格不入的孤独。

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二郎领工资时拿了钱转身就走,而不像其他人一样和领导碰杯。于是,认为贾科长在葬礼上故意漠视二郎敬酒是一种报复。我不这么看。

...

生活中,此类人与人彼此间的小误会比比皆是,只不过这种沟通的失效还达不到戏剧性高度,不被一般电影呈现而已。

11、日食

(解读略)

盘点到这也就差不多了。我看《狗阵》的乐趣就来自挖掘那些看似平淡的情节和细节中的丰富信息,这是管虎导演精心设计的结果。

你可以不喜欢这种“符号堆砌”的思路和方法,但没必要骂。

虽然我也不喜欢管虎这回的做法,但我感兴趣于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

落到这种一无所有的境地,人就可以勇敢地迈开步子,勇敢地踏上未知。

可问题是:有几个人真的一无所有,或敢主动将已“有”的全部归零、只为“新生”呢?

影片《狗阵》从开始一直丧到“日食”段落,临了却突然乐观起来,突兀地说:

狗死了,但还有新狗,还有希望。

...
注意构图差不多的这张剧照与上一张的色调差别

作者| 混沌小子;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