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技术,初看时真的把我的下巴惊掉了。这就是一镜到底吗 第一个镜头整整一个小时,我大受震撼。后来读了一篇科普才了解到原来有22处遮挡剪辑,虽说是“伪”一镜到底 但其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前半段在战壕中的剧情有些拖泥带书枯燥无味,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最能体现长镜头功底、视听体验最好的一个片段。光影与配乐更是称得上精彩绝伦,电影的光影效果再搭配上每切换下一个镜头就进入新章节的叙事手法让我很难不把他联想成战地1的剧情模式,Imax还搭配上了120帧率,这还要什么自行车啊!!视听效果我给满分 但正所谓成也视听败也视听。
这部电影我给了满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赞不绝口的视听体验。但更重要的是我很意外的接受到了导演传达出的阉割版情感理念。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二战与一战不同。前者不少国家还带有保家卫国的使命在,后者是纯粹的到不能再纯粹的资本战争。列强为了自己能占据欧洲以及世界的利益而发动了这场“撒旦之战”,一战的本质是什么?贪婪,人性的贪婪在此显露无疑。那为何我们还要宣扬这场战争?首先当然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少人认为历史作为过去所发生的事他带来的价值便以是陈旧迂腐无价值的了。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历史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便是一位不可或缺的老师,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近代史是一部压迫史、屈辱史,对于世界来说 近代都更是一部杀戮史。铭记历史 坚决反战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同住地球村村民必尽的使命吗?
回归电影情节本身,两个词便可概括。其一是使命,为了挽救1600人的姓名,男主角被“临终托孤”前去为身处前线即将陷入德军陷阱的郡克团送信,我相信使命感绝对是本片的重要线索之一,经历过好友在面前离世,来不及悲伤的他匆匆背起了行囊。途中卡车轮胎深陷泥沼,他几乎是声嘶力竭的恳请其他部队的战友帮忙一起推车,虽然导演也给出主角详细的面部特写 但我从他筋疲力尽却又干劲十足的背影中读出了那份永不言弃的使命感…..
其二便是勇气,从开头的穿越铁丝网 到后期的孤身闯德营,无一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难道他们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吗?不,生命诚可贵 每个人都畏惧死亡,但人类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勇气仿佛如同基督教中所宣扬的与生俱来的原罪一般和每一个都密不可分,其中有两幕令我印象最深。
在布雷克因为自己的善良救下坠机的德军飞行员后 却上演了农夫与蛇的一幕,布雷克被匕首贯穿腹部,临死前对史考菲说的这句台词使我记忆犹新。
“替我给我妈妈写信,告诉她我不曾害怕”
第二个便是史考菲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郡克团后却苦苦找不到麦肯锡上校。情急之下他不顾德军的扫射从战壕中冲了出去,身后的英军也都被感染 尽数冲锋。
从这两幕我们看到了什么 为何人类总是能在一次次劫难中逃过一劫,因为有勇气,它驱使着我们前行 它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勇气 是人类的赞歌….
我看了豆瓣上关于这部影片的评价 ,大多是给到7分左右。为何我开头说《1917》这部电影成也视听败也视听。因为导演过于注重这方面而顾此失彼 所以在情节方面确实有过于单调的成分在,对于人物立体度的刻画也不够优秀。我读到北京电影学院老教授,中国知名老导演谢飞老师的一句话“技巧大于内容的作品,永远也达不到满分“我确实赞同,因为我事后回想起来,我接受到本片所传达出的反战、赞扬勇气等思想大多都是自己yy出来的…..
《1917》站在大众的审视角度上称不上是一部满分作品,我给他满分确实有我的私心在 因为他实在太对我的路子。但是《1917》绝对称得上是优秀 起码我觉得这是我看过最好 也最美的战争片了。再看现在院线大火的某湖 虽然它传达出的历史背景理应让我们立正敬礼,可惜电影本身的品质实在令人感到咂舌……
最后引用温斯顿丘吉尔阁下的一句话。
“没有致命的失败 也没有最终的成功,难能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