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如今的伊朗正如上世纪的欧洲,面临这各种现代性与传统的激烈冲撞,其中最最激烈的冲撞体现在中东地区最最独特的宗教问题。欧洲的现代性由他们自发产生,由他们自己除旧立新,而如今造成伊朗社会风雷激荡的现代性则来自全球化的世界,特别是美国,这些现代性把伊朗的传统观念破了,谁来立新,怎么立新,自然是由世界各种强权力量或明或暗或浅或深地控制着,当然伊朗人民不可能任人宰割,当权既主动地或被动地面临着各种外部控制,又面临着人民的信任危机,国家建设遥遥无期,由此引发各种动荡革命…

2.电影艺术: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超越了金熊赋予它的艺术意义,伊朗需要这样的电影,伊朗需要被世界看见。

3.制作角度:最惊喜的还是剧作,设置一个小矛盾爆发与解决,再突然地看似随意地揭开铺垫已久的失枪之谜,这里太精彩了!
还有跨媒体的表达,直接展现社交媒体上的真实事件内容


但结尾的处理我不喜欢,让我我有很多疑问。整部片子过长,导演对表达内容的影像化处理不是很好,片头无花果之种的暗喻让我期待在片子里看到影像化表达,但没有。

形式上东西跟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很难理解评论区那些把这部电影贬的一无是处的人。

“重要的不是拍政治电影,而是政治地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