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讽刺的血腥警报

《The Substance》深刻展示了社会对女性美的刻薄标准,男凝并商品化女性,然而女性的群体凝视和自我凝视却已演化的更为极端扭曲。(仔细看能发现角色对男性的女凝视角也很有趣,松弛宽容)影片展现了过气的女明星因衰老而对自己肤浅的全盘否定,是角色在追求外在美时忽视内在价值的悲剧,深刻批判了病态的审美观。分裂,畸形,对抗自然,满屏血腥不为小众乐趣,而是拉响警报,让红色血液泼洒并渗透进你的视野,引起你的双重感官警觉,敬畏自然。女导演就是细腻,还有使命感,不停输出着警报,反观血腥片《冰冷热带鱼》更多是压抑的宣泄,却没少太多警示作用。但也有一点相似之处,对自己的残忍可以让人咋舌困惑,让观众无法置身事外。

冰冷热带鱼 (2010)7.72010 / 日本 / 剧情 惊悚 犯罪 / 园子温 / 吹越满 黑泽明日香

2.自我厌弃更甚于嫉妒

主角对火辣娇嫩Sue的嫉妒不敌其对自身的厌弃,在聚光灯后巨大的空虚中,分裂与嫉妒贯穿始终,角色对自身的苛责令人震惊。是厌弃也是对衰老的恐惧,对外表的肤浅否定,青春永远在流逝,如何自洽。紧致的皮肤,充沛的体力,曾经拥有,但现已坐上生命的滑梯。现实中是用医美手段焦虑惋惜着不舍退场,或者早早做出释然觉悟,还是不敢面对从而麻痹自己。虽然某种物质不管有怎样的副作用都会有人趋之若鹜,飞蛾扑火,生命的价值只有自己有权判断,但如果因为扭曲的社会环境和评价体系才导致主角的自我否定,只能说明主角对社会标准的盲目追随和对自我价值的丧失,社会需要改变。其实我自己觉得某种物质分裂出的“新人”,也在挑战细胞分裂研究与靠细胞核转移的克隆人的道德与伦理问题,此外还有人工智能夺舍人类,移植大脑(这样可以做到意识在新身体上切换,有点《逃出绝命镇》的感觉),还有现在拍腻的意识互换流穿越流。

逃出绝命镇 (2017)7.82017 / 美国 / 悬疑 惊悚 恐怖 / 乔丹·皮尔 / 丹尼尔·卡卢亚 艾莉森·威廉姆斯

3.视听盛宴,“血洗”观众席

我说的血腥警报,也指电影中很多场景包括结尾配乐有短暂警报声,让人感觉即是生化片的预警,也是灾难片的前奏,是我觉得恐怖片该有的好东西。影片运用强烈的视觉效果与视觉对比,不得不提在身体分裂时,不断闪过的各种画面,就像《2001太空漫游》进入黑洞时空间极端神秘的视觉万花筒。说到空间,因为最近在看《闪灵》的小说,惊讶于小说的优秀,同时也更明显的发现这部电影中的封闭空间、色彩对比的突出之处,也是闪灵电影的亮点。封闭空间如卫生间与隔间、家中和演出地的走廊,压迫观众的神经,营造紧张感,铺垫着将会发生的爆发。色彩对比上明亮的超大卫生间与狭窄的淋浴和黑暗的狭小隔间,卫生间白色瓷砖与红色肉体血液,演出地的走廊色彩和地毯的鲜艳都强调了危险。电影中大大小小的反差与小细节很多,如反复加深的贪婪与自责、取货地门内外的环境、愿者上钩的进取货地铁门方式、五角星地标的意义(我相信有少部分血水渗透进地标的裂缝,但地标又不是永存的,但但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是永存的)特别在后半小时左右,精彩片段超多,如最后一次注射给了Sue、打死母体的失控Sue意识回归后的茫然痛苦、再次分裂变成畸形种后登台站在聚光灯下居然还想着男凝上司的话给脸上的照片画了笑着的嘴唇、“血洗”观众席(是荧幕上舞台剧院的观众席,也是荧幕外大家的观众席)

2001太空漫游 (1968)8.91968 / 英国 美国 / 科幻 惊悚 冒险 / 斯坦利·库布里克 / 凯尔·杜拉 加里·洛克伍德闪灵7.5[美] 斯蒂芬·金 / 2017 / 人民文学出版社

《The Substance》通过血腥刺激的视觉体验和深刻的社会批判,呼吁和警示观众重新审视美的真谛与自我价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