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對生母的感情,無關任何付出與回報,隻因自身對現實不滿,不想失去與那個神秘卻散發魅力的女人和自己的聯系。她說為了你我什麼都願意做,然後她就做了,很積極,積極到像隻亢奮的小白兔,湊近看才發現,亢奮的血管讓小白兔的眼底血紅一片。

...

現在漲到6元一本的《故事會》不比這好看?比這三觀正?比這正能量?女主高三第一次見到生母,就算不是欲語淚先流,依她的角色設定也不該如此雲淡風輕。導演對原生家庭的思考能不能給個正能量的傾向?劇中能不能有個正常的家庭?為了女兒的前途,有的父親選擇堅持卻又顯得捆綁(堅持父親的身份與責任,卻可能無法讓孩子擁有更好的人生),有的母親選擇放任卻又突出保護(十幾年沒有想盡過母親的責任,最後保護女兒擔下罪行)?為了給隻生不養的媽媽還澳門賭博的債,女主在目睹媽媽被輪奸慘狀後,選擇幫助媽媽,綁架自己的好同學,為了掩飾罪行又意外捂死同學(捂死真的是故意犯罪了)。

對任何人來說,活好自己的生活,擔起自己的責任,即使能力有限,也不要太埋怨自己,努力後,現在的一切都是當下最好的結果,對孩子除了能力所及的經濟支撐,更多是正确生活态度的引導和長期的情感陪伴。

最後呢,建議女主的年齡改成初三女生,成年人很難完全放棄那個理性的自己;建議電影宣傳時,不要再強調片中的女性友誼,難道強調的友誼就是共同享樂?建議觀衆不要三觀跟着五官跑,看到顔值就肯定整個角色;建議在改編真實案件時不要美化兇手、醜化受害者家屬;因為題材的嚴肅性,導演既然沒有能力駕馭,建議把夢境元素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