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们在不同时段各自看了此片。以下为我对我们个人感受的收集。

我:

我发现了一部女凝男的片,高兴。一些标签:老女人、肌肉男、性产业的反转、跨种族……让我们喝彩世界伦理观在不断推进。我喜欢电影的小清新蓝绿色调的疗愈风、高级酒店、心理咨询式的对话。它像是上述标签拼起来的一个四维城堡,没有一点反思和戏谑的空间。这座城堡是幻象的,像我这种阅片量大的俗气观众受不了这种梦幻泡泡。不排除我个人更喜欢看现实讽刺的;喜剧,深入我心的还得是卓别林式的默剧小丑,珍爱社会,但却被社会程序背叛。

我看这种100%正向的电影(是,有家庭和矛盾争吵,但都是被抹去了棱角、被圆回来的辩证)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平权,还需要上百部类似的片子才能真正达到核心。《里奥格兰德》是很棒的一级台阶,但它只能是一级台阶而不是我们要的整部楼梯。我不能全然接受这级台阶的立场,只能祝福它的暴火是件好事,鼓励更多类似行动。

换个角度,如果《里奥格兰德》焦虑地把所有性、种族、平权等理论都严肃的塞进一个两小时的有限空间里,势必会成为《黑豹》《真心半解》那种什么标签都往自己身上贴的大杂烩,没重点、太用力。/

友A:

音效和拍摄一看就是二零一几年的,喜欢这种手法。

看得我挺矛盾的。有点过于美好,但电影,尤其是喜剧,不就满足人们的幻想吗?生命欲望的变质和个人主动性的衰减,代表了一种补偿性的安慰和个体在真实生活中的不满足。它的议题点到即止,不深刻,所以有时候容易导致肤浅偏见。里奥像雕塑,藏匿真实情况,藏匿的是人们每个人造孽的人生。性欲望就像造孽的人生一样,是不可控的,不是干净、可及时收回,与自己的其他情感如死去的丈夫和家人的关系断联的。你可以描述艾玛汤普森和一个充气娃娃探索性欲释放,但里奥在此不是被描述成娃娃,而是一个有家庭背景特色的人,这就两端不讨好,显得尴尬了。

色还是色得挺独特,一直没见过这种表达方式的电影,就是立场有点尴尬。/

友B:

今年看得最让我难受的电影。女性视角叙述,但有没有那么女性视角——甚至有些男性崇拜。追求平权,但又没有那么平权。点到即止的正确是最容易让观者解析出偏见的正确。看完,浑身难受,但又不知道骂什么。觉得有点艺术性和社会价值,所以不好意思骂。

可能是我不接受现实,这出于礼貌,只好在混乱性平权事实的外围戳戳点点的轻喜剧。初衷是不错,积小流成大河,我们要看平权运动的整体走向,但我也骗不了自己,这片还不够。摸棱两可让人膈应,来自一位非高级观众的评价。

这不是一定要搞对立,不是讲到平权我们一定要贬低所谓的异性恋白男人上人。任何涉及到性别与性向的事物都容易扯到权利与主奴关系。我并不是强行代入受害者身份滥用语词与视象。既然《里奥格兰德》尝试触及权利与主奴,那它探索的深度是有趣的:隔靴搔痒也能解一半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