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琢磨这个话题一有一群牧师之子,他们跪坐在床边,为家人的疾病,慢憬的幻想做祷告。可往往听不到任何期盼的回应,反而走向了怀疑或悖论。这让我想到两个人:伯格曼与尼采。两人父亲都是路德宗的牧师,两人却用一生怀疑与否定上帝:用一生抗拒虚无主义,最后用一生将自己从尘世放逐.

伯格复究其一生未能逃过家庭的困境一赢在于事业输给了家庭.18岁那年,他煽了改亲一个耳光,然后扬长而去,将自己囚禁在费罗岛,与世界隔离;暮年回到他的家庭,与他的第五任妻子和孩子围坐在桌前,他说“对不起,我不是个称职的父亲”孩子说“对不起,你不是一个父亲。”其实对于他来讲,爱早就成了他的奥斯维辛。

他在怀疑中被信仰抓住,又在信仰中重新怀疑。长时间在苦难与信仰问渡步才让他创作出《第七封印》关于变苦灵魂的伟大作品

骑士布洛克在教堂的发问正是伯格曼的不解与苦闷。若上帝真的存在,为什么祷告没有回音:若上帝真的存在,为什么偏要躲在神秘当中,若上亲真的存在,为什么世间会有无数无辜灵魂受苦,正如布洛克的台词”我不要信仰我要知识,我不要猪进,我要事买。正如14日纪的欧洲干疮百孔,尸横遍野,市洛克与死神下棋交锋,死之前追寻生命的意义,问博变的真谛.

可上真的沉默吗?当骄傲呼啸而来,他闭口不言,当愿意低头或忏悔,圣言从不沉默。

影片中时常全有一种超自然的异象,像死神像圣母,这里面有着对基督主义的肯定以及对耶稣下凡的渴求。在片未,所有人像羔羊一般企求死神赦免他的罪行,只有布洛克双手合十祈祷,如神啊你又会在那儿?

神创的真伪性,成为了影片以及无数人的予盾。当今所有科学主义者,无神论者,共产主义者,存在主义者,都陷入了一种二元义的陷阱即直接指向相对主义或偶像化。用科字推翻神学一定是一种教条式的国家主义,一种科学的真理化,我们能多做得仅是批到一种伦理价值观而非一个体系的重估这种谬论。但所有的有神论,也并非对信仰的追求来自于爱,那些偶像学拜”的信徒往往会因自我怀疑而终。而爱神者,应当像汉娜阿伦特所言。制造一张桌子。并非独自通遥,这张桌子,正是你与上帝的平台,我们并非激进主义或者用极左主义意识形态,而之,这是理性主义,是那七位在死的镰刀下起舞的骑士,我们相信死神就在身后可我们愿意与之共舞。

2007.9.8.死神带走了英格玛. 伯格曼先生。

无数人为之哭泣,电影史又一座韦碑倒下了;我为他哭泣,一位苦难灵魂的典范在怀疑与孤独下终结一生。但我相信,死神只是将其肉身安息,灵魂将会再次复燃。世界未日之际,沉默的羔羊展开第七封印,在此期间,他的灵魂端坐在远离城市岛屿上,静享天堂半小时的沉默。

而我,穿流在城市的喧哗,静听来自费罗岛的呼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