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起凶杀案,是漂流团成员无意中发现的。
就冲这个死法,案子就不简单。

好吧,大家都是专业人士,往日恩怨暂且不提,但,着实提起了观众的胃口,这起凶杀案难不成还能和25年前的案子有关联?
如果没有关联,电影完全没有必要说。
如果有关联,那到底是什么关联呢?
这钩子可埋得深了。
回到目前的案子,一般情况下,丈夫死了找老婆,老婆死了找丈夫,不是为情,就是为钱。
俩冤家正在朝这个方向查呢,喂饭的来了。
死者公司的皮划艇昨晚被烧了个精光,死者的妻子正报警呢。
好么,这多大仇多大怨啊。
一番盘缠,死者的妻子是洗脱了嫌疑,死者的竞争对手很自然的浮出了水面。

女叔叔去扫墓,随行的是女叔叔的养父母还有她的干哥哥。
其实,故事到这里的时候,人物关系压根没交待。
一直到后来,才知道左二是女主的干哥哥,不说,确实不太能知道。
看起来,这养父和干哥哥的岁数也差不了多少呢,至少,养父还没“聪明绝顶”。
也就这么“寸”了,女叔叔这次扫墓,竟然遇到了男叔叔的妈妈也在扫墓,一下子,女叔叔的心情就不好了。
但,养父母这家人还是不错的,看到女叔叔如此激动,选择了安抚。
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啊,女叔叔都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男叔叔的妈妈竟然选择了“正面刚”。

好了,说了半天,“洞穴的秘密”好像还没说到,到了这里,“洞穴”才正式登场。
说起来,这里之所以有了所谓的漂流项目,和死者、大老板和路人甲三人发现了“洞穴”不无关系。
当年,这三人因为发现了“史前文明”而名声大噪。
不过,如何将流量变现,三人在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
路人甲就不说了,因为案发当时,路人甲已经患病去世。
死者,选择了开发漂流,日子越过越紧巴。
而大老板选择了开发了“洞穴博物馆”,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眼看着就可以吞并死者的漂流项目。
嗯……妥妥的杀人动机。
但是,大老板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案发当晚,他和妻子浪漫来着。
“换个地方”,夫妻之间的不在场证明就是瞎扯,但老外可不能这么干。
线索,貌似就这么断了。

继续查吧,既然大老板说了,案发当日夫妻俩在搞浪漫,那求证一下呗。
其实,欢喜冤家内心也知道,这次“求证”,无非是走个过场,人家既然敢这么说,必然是“口风一致”的了。
如今,大老板的妻子,已经是洞穴博物馆的馆长,事业也是风生水起的大忙人。
这次“巡查”,馆长肉眼可见的慌张,但欢喜冤家愣是没发觉,屏幕外的小编,恨不得直接给个提示。

但是,不好意思,导演又切镜头了。
馆长那里没什么希望,但是,博物馆的管理员也是资深“洞穴”讲解员啊。
凶杀案现场留下的凶器,欢喜冤家只是认为是个普通的石头,但讲解员一看,说这不是馆藏的“史前文明”嘛。
这可是关键线索,听到这里,欢喜冤家喜出望外,几乎觉得破案在即了。
但是,下一秒,欢喜冤家欢喜不起来了,馆藏的“史前文明”一把也没丢啊,这凶器,完全是多出来的一把。
不过,这毕竟是证据啊,欢喜冤家已经足够证据“诈一诈”馆长了。
这一诈可不要紧,竟然诈出了个王炸。
馆长很爽快的承认了捏造不在场证据,因为当晚,馆长和死者“私会”来着。
我去,这欢喜冤家喜提吃瓜群众的节奏。
这下,大老板的嫌疑没跑了,金钱+爱情双重动机,还有谁。

眼看着这案子查不下去了。
然而,欢喜冤家在大老板家翻查线索时,竟然翻出了女叔叔当年父母死亡的各种剪报。
这……这眼前的凶杀案,难道和女叔叔的父母死亡有关?
这也离了大谱了吧。

好么,沉睡了25年的“冤案”,此时缓缓浮出了水面。
那么,病的病死,没死的也都死了,动机基本就锁定了这桩25年前的“冤案”了。
但是,究竟是谁,还能比男叔叔一家更具备动机呢?
又为什么一定是在25年之后?
查来查去,男叔叔大哥当年还有一个女朋友,算起来,如果当年暗结朱胎,孩子现在也长大成人了,伯爵也应该复仇了。
但是,这个神秘女友究竟是谁,男叔叔目前还没有任何头绪。
再说了,这案子还查么,查到最后,不是查到自己的大嫂,就是查到自己的侄子,完全没必要嘛。

这辆“黄色的车子”,在女叔叔眼皮子地下晃悠了25年,女叔叔愣是没感觉。
看到这里,案子的大概轮廓基本成形了,不得不佩服老外这讲故事的手法。

当然,导演既然玩技术已经玩到这种地步了,最后这一哆嗦,绝对不会让观众失望。
可以负责任的说,你以为的,都不对。
至于真相如何,建议还是自行鉴赏,太会玩了。
故事最后,还是提一提这背负着“标签”,忍气吞声25年的一家,这么些年的委屈,大概是得不到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