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路人G粉不算最爱的哥斯拉电影,但很感谢如今有这样一部作品横空出世,在哥斯拉的范畴里如一声惊雷炸响,区别于昭和 FW 和GVK的滑稽 平成的兽性 传奇前两部的自然神 以及痞子版过于奇特的移动型“报应”,而是继承了54原版-84平成开山一脉最原始的愤怒,战争创伤,核恐惧,带来了有史以来最狂暴 最怨念版本的原子怪兽,第一次将“爆炸”而非“切割”型的吐息与核恐惧联系得如此紧密(之前的“爆炸”型吐息大多似乎是特摄炸等比例模型拍摄技术方法导致的结果而非艺术化选择)同时对于欧美好莱坞院线也是当头一棒,从头到尾几乎没有任何出于游乐场型影院体验的重低音轰炸,cgi经费拮据造成的campiness都用特摄语法化解大半。

不过话说回来,也因此也不能将期待值设置得太“美式”。本片就算彻底皮套/仿皮套,其余电影语法依然是特摄的,甚至可以改名《哥斯拉与我》。所有戏份不是在极具舞台感的小室内场景(与主演们舞台剧式的表演与台词 “啊?原来是这样xxxx啊!!”“哦快看,是这xxxxx啊!”)里完成,就是另一个极端a的“大场面”,没有任何关于“中间地带”的world-building,也几乎有意识忽略所谓真实世界的沉浸感。男主角的亲友团与国家危机的大事件直接对接,男主渔船上的博士是事件总策划,哥斯拉袭击城市的发泄镜头在千万人中针对性似地给到女主,整个关乎东京生死存亡的计划也完全由男主个人弧光的完成进度决定,似乎都是属于特摄时代的特点,因此特别是与沉浸感登峰造极的《哥斯拉2014》相比时,双作其实是站到了系列的两个完全对立面,爱德华斯在日本宣传时对山崎贵自认不如倒也不必,这俩是可比性最小的两部现代哥斯拉作品。

但反战or反战败的话题仍然值得商量,即使在观影中不知道山崎贵的背景,本片中关于神风的描述也仍然让人觉得态度暧昧,甚至不适。从小层面讲,在用主流个人英雄叙事洗白神风和否定个人牺牲的价值观矛盾之间,影片至少在“结论”上是坚定站在了后者:这次所有人敬礼的英雄,是在神风之前座位装弹射按钮的“活人”,捐躯的时代已过去,应该被歌颂的是生命的延续。

但从大方面讲,由于影片设定中对哥斯拉本身愤怒的来由刻画太过模糊,导致其形象的最终出发点仍然是恐惧而非反思,是战争ptsd和核恐惧的混合,却未点名二者从何而来,最终也因为身为血肉之躯变成一个可以暂时击倒的传统Big Bad,然而现实中的创伤与恐惧无法通过战舰和导弹炸毁。对于战后日本意识形态的思考也无法只通过否定神风与玉碎这种最后阶段狗急跳墙的特殊手段就能高枕无忧,就能直接脱离军国主义叙事(男主最后仍然是“战争英雄”)。这一点上的表态仍然是无比别扭的,虽然思考口号喊得响,但反而不比初代本多猪四郎完全拍摄纯粹的怪兽类型片,不费一文一墨刻意深刻的简单明确来得有效。54版大火中的东京可能仍然是除了痞子新哥外最令人深思的哥斯拉片段。